智库人才数量不足能力不强
智库建设,人才为本。研究人才是智库建设最核心的资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当前,我国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与不足,智库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突出。要打造我国智库研究人才高地,必须在破解人才队伍建设难题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完备的智库研究人才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加强智库研究队伍建设为重点,高密度出台措施、高水平推进建设、高强度推动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数量不足,“不够用”。目前从事智库研究的人员比例偏低,特别是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稀缺,智库研究人才“不够用”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少机构名为智库,实际上与社科基地等基础研究机构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智库研究人员基本上是“挂名”专家、兼职人员,有的智库甚至变成“空库”,智库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情况突出。 二是能力不强,“不顶用”。不少研究人员习惯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成果的政策匹配度不高、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普遍存在成果质量不高、主动作为不力、快速反应不够等问题,有重大决策影响力的成果少,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少。研究人员的战略预测能力、深入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项目获取能力、对外传播能力不强,国际交往能力较为滞后。 三是认识不高,“不适用”。不少社科机构内部普遍存在重学术人才、轻智库人才的倾向,一些单位迟迟未出台智库研究成果评价激励办法,智库研究人才的活力未得到充分激发。 四是布局不均,“不受用”。智库研究人才在各社科单位间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社科院、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智库研究人才相对丰富,各类高校、职院智库研究人才相对缺乏;重点智库的智库研究人才相对丰富,非重点智库的智库研究人才相对缺乏;中央和省级智库机构研究人才相对丰富,市州智库机构研究人才相对缺乏。从智库研究队伍的发展环境、政策与经费支持来看,也大抵如此。 五是政策不活,“不管用”。一是中央已有的人才政策红利未切实落地,智库研究人员的咨询决策知情权、重大决策介入权、智力资本报偿权等缺乏保障,决策“轮不上”、成果“送不上”、反馈“顾不上”、报偿“跟不上”的问题仍突出。二是缺乏必要的人员招聘自主权,不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应用研究的人才受学历门槛限制,难以招进来。三是经费管理过于刻板僵化,研究人员个人合理的智力报偿缺乏制度性保障,经费报销手续繁琐、耗时耗力、成本高企,有的机构甚至不具备承接横向应用课题资格,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智库研究的活力。 激活存量储备增量提升质量 要打造我国智库研究人才高地,必须采取以我为主、激活存量、储备增量、提升质量的思路,着力在破解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难题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完备的智库研究人才治理体系。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纠偏”。要树立正确的智库人才观,把建优配强智库研究队伍作为智库之本,营造强大的人才磁场,使智库研究人才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要充分尊重智库研究人才的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客观看待外部专家与本土专家的关系,破除对外部专家的迷信,有效规避外部专家缺乏本土实情了解之弊;要充分认识和切实发挥好理工科人才、文史哲人才的智库功能,使理工科人才、文史哲人才、智库研究人才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第二,在队伍培养上“发力”。牢固树立超前培养、跨域培养、精确培养、融合培养的理念,将智库研究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专项培养计划。要以打造一批堪当大任的决策咨询大家、报告撰写专家、政策宣讲名家为目标,切实提升智库研究人员的职业化水平,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带培、跨学科调训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养,大力推进学术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的转型。通过评选智库领军人才、青年智库人才等方式,选拔储备一批高端智库人才,培养智库研究专才。 第三,在人才聚集上“搭桥”。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建设专门的智库人才储备库。加大高端智库研究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加强智库团队建设,加大智库内部研究方向的凝练力度,打造若干个熟悉国情民情、善于研究政策、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智库高端人才团队。充分整合党政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新闻媒体和社会团队的智力资源,搭建一支相对稳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跨部门、跨机构的研究团队。积极探索智库研究人才专技专岗制度,提高智库研究人员专职化程度。强化智库服务对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学术成果转化的专门队伍,促进理论成果向智库成果更好更快转化。 第四,在政策保障上“添柴”。完善智库研究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把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一体对待。建立相对灵活的考核评估制度,加大智库研究成果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人才工程和表彰奖励中的评价权重。要从法律制度上明确研究人员在科研经费中的智力报偿比例,增强经费使用灵活性和自主度。要加大智库研究成果政府购买力度,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智库研究人才的培养引进、技能培训、评选奖励、人才工程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支持智库适当打破学历门槛和专业限制,自主招聘急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大力畅通智库研究成果上报应用渠道,完善成果的跟踪、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驻市州智库支持力度、加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应用类奖项的比重,以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提升整个队伍面貌。 第五,在引导管理上“加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政府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形成一套完善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加强智库研究人员的准入管理,把好入口关,建立集中培训制度,加强政治思想引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对智库研究队伍各类资金来源合法性、资金使用分配合规性及绩效进行必要评估,切实把政府的“真金白银”转化为智库的“真知灼见”。要督促智库内部按照科学化、数字化、差异化原则,分类制定智库研究人才业绩考核与奖惩办法,促使智库人才出勤、出力、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