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和玉 谢榕君
可观的GDP背后,有一半以上由中小企业支撑着;凭借着上万家的小吃店,沙县小吃吸纳了近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一头连着经济繁荣,一头连着社会稳定。“中小微企业是福建工业的支柱。”福建省经贸委副主任郑李亭曾多次介绍,福建省工业企业99%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所创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0%、工业税利占全省的75%、就业岗位占全省的85%、出口占全省的70%。可以说,福建小微企业作为海西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海西经济发展大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来临,由于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税费负担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加上小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不完善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小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甚至于遭遇非常艰难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
小微企业捉襟见肘
“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大家都在想要不要转行。”福建一家从事鞋业制造的陈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出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和迷茫。
从事电子商务的王先生则告诉记者,随着转型升级的呼声在全国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业务。但由于无序竞争,加上各地扶持政策不尽相同,福建与成都、广东、浙江等电子商务发达省市推出的电子商务减税免税等措施相比,福建企业所处的起跑线相对落后,现在面临明着有量无利的境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福建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4%。但是,利润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企业销售利润率在5%以下占12.6%,亏损面达到8.8%。
眼下,上述企业的种种担忧在福建小微企业从业者中并不罕见。尤其融资困难更是成为梗在众多小微企业心中的刺芒。记者了解到,一季度福建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向银行贷款只部分贷到和没能贷到的仍占“有贷款需求”企业的67.9%。
福建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强分析,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特点是短、频、快、急,多数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或实力担保人,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也不够规范,所以很难贷到款。
“所以他们只能靠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这样一来,又加剧了资金的成本压力。”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一季度福建省小微工业企业民间借贷利息同比增长了25.7%。
记者了解到,在贷款受限的同时,缓慢的资金回笼更是让小微企业雪上加霜。一季度末,福建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3.1%,特别是销售资金回笼慢,应收账款增加。2月底,应收账款达132.34亿元,同比增长11.4%。”
此外,缺工问题也使得小微企业捉襟见肘。统计显示,福建省各类企业用工需求缺口约15万人,小微企业由于生存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缺工问题尤为突出。
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馨表示,小微企业在企业群中是弱势群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多数小微企业经营艰难。但是,小微企业直接关系到就业和民生等问题,亟须更多的政策扶持。
政策频出合力纾困
就在小微企业疾呼举步维艰的时候,福建省各政府部门密集抛出的众多利好政策,让小微企业看到希望。
今年四月初,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随后,各机关部门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攻坚克难。
无论是省科技厅在技术创新项目上的资助经费,还是省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方面的政策倾斜,抑或是省国资源土厅用地优惠服务,这些扶持措施一经出台便牵动着业内的神经,成为近期福建小微企业的热点话题。
尤其对经历着金融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而言,此次出台的不少融资政策服务更像是一场及时雨。
据了解,省经贸委已在全省设立组建54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发放贷款350亿元,全省共有545家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省财政厅也安排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5000万元,用于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此外,省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也纷纷出手,缓解小微企业的各种压力。
记者了解到,在小微企业众多的泉州,中国民生银行泉州分行特别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特色金融服务的“1+3”服务体系。该行行长邱尚启介绍,该体系即以特色商户卡为载体,集中资源打造小微客户服务体系,建立区域专业的小微“海、陆、空”服务商业模式。
“我们调查发现,泉州小微企业的资金存贷比高,资金周转快,但缺乏抵押物。而且绝大部分商户对结算服务、经济指导等需求突出。”邱尚启告诉记者,“为此,我们推出了免除13种收费项目的特色商户卡,并且首创了免抵押的‘流水贷’。同时,在全行范围内建立专业化业务机构,不断变革风险管理体系,批量开发客户,并组织建立了小微合作社。”
福建银监局徐副局长认为,此次出台的措施中一方面给了福建金融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了小微企业浴火重生的希望。
“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今年的贷款渠道多了,条件和程序简化了,银行方面也更积极了。”福州软件园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的吴先生谈及今年公司融资情况时表示,“只要有了资金上的保证,企业就有望在未来‘大展拳脚’。”
据福建银监局统计,今年5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674.83亿元,比年初增加497.07亿元,增速9.60%,增速比人民币各项贷款高1.11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分别高10.17个和0.75个百分点。
政策落实是关键
事实上,相较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国出台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时的被动,此次福建乃至全国频频出台的帮扶措施,无疑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次主动出击。
尽管频出的政策倾斜为小微企业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但是要想彻底打破这扇“玻璃门”也并非一日之功,政策如何落实才是关键。不少受访的企业界人士表示,不能说配套措施出来了就大功告成,保证这些细则真正能够得到执行、见到效果更加重要。
有识之士指出,因为各项政策措施从出台到落地有一个时间差,各项帮扶措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小微企业理解吃透政策以后,真正作出投资的决定,也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还有一个观望、学习、熟悉的过程。所以,政策的出台到落实,再到产生效应,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大胆作为,也要企业主动对接,加快转变。当然,当务之急是尽快把这场"及时雨"对广大微小企业主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