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州市科技局获悉,近日,福州市确定了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涉及6个科技重大项目。预计研发总投入9400万元,将获得经费补助1100万元。
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来揭榜。据介绍,2021年,福州市科学技术局面向全市龙头企业征集了制约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并于2021年11月通过召集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对技术需求进行论证,凝练出2021年福州市第二批科技重大“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围绕6个重大技术需求题目发布英雄榜,广邀科研单位和企业前来“揭榜”攻关。后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闽江学院等单位成功揭榜。
2021年12月经过专家最终评审,确定本次科技重大“揭榜挂帅”6个项目,研发总投入9400万元,将获得经费补助1100万元。近日,6个项目已经被正式立项。
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基于实景地图的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及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近零能耗建筑用高品质低辐射镀膜玻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内河水域污染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医疗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此次榜单涉及6个科技重大项目,涵盖了化纤、物联网、新材料、软件这四大产业链。
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揭榜挂帅”榜单,是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福州市科创走廊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做到谁能干就让谁干。
在地下车库也能接收导航信号了
项目名称:基于实景地图的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及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揭榜单位:闽江学院、闽都创新实验室
人们在大型商城或地下停车场中迷失方向时,常常束手无策。GPS解决了室外导航的问题,但无法在室内正常运作。而国内外相关室内定位及导航应用存在成本高、精度低问题,限制了普及推广。
“基于实景地图的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及支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拟基于实景地图的多源融合定位导航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应用,向用户和商家提供室内精准导航、室内路线规划、室内人流聚集情况、人流行动路线、特定目标人物定位等在线+离线智慧化服务,解决智慧城市建设核心问题,助力福州大力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进程。
“光谱技术+人工智能”实时监测水质
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内河水域污染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揭榜单位: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
我国河流、湖泊、水库众多,水域情况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经济理念的不断加深,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市水系治理目前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在建设过程中水质监测主要通过建设固定式或浮动式水质监测站的方式进行实地采样,主要使用化学检测法,采样数据需要抽取到基站或携带到实验室后再进行检测,存在监测频率低、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易二次污染等问题。
福建中海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福州大学、闽江学院等众多科研力量,创新性地利用光谱技术+人工智能的方式研究出一种多参数、小型化、成本低、实时在线的水质监测技术。
不同的水质拥有不同的光谱特质,通过光谱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水中的氮、磷、浊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相对于传统的水质监测手段能够实现单一参数监测向多参数监测,并保证监测的实时性。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降低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而且小型化乃至微型化的设备减少了对水质监测占地面积,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二次零污染。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对未知水质、不同水域、不同环境等情况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依托中海创公司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清晰了解到不同位置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更大的范围的时空上水质分布和变化情况,实现水污染事件等异常状况的及时预警、溯源和处置,为实现水质长期达标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人工智能帮助骨密度自动分级
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医疗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揭榜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福建医科大学
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口腔医疗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开发了骨密度分级系统,遇到上下颌骨形态和尺度差异大,类间差异小界限不明显,且不同CT设备间成像效果存在差异,导致模型泛化性较差卡脖子问题。且存在缺乏相应的医疗数据集、无标注数据的问题。在研发口腔全景片疾病自动判读系统、无线内窥镜口腔疾病识别系统过程中,也存在类似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医疗多模态和多尺度的影像识别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团队口腔医学研究、口腔医学影像判读领域具备丰富专业的经验,三方团队进行深入的交流,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
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面向口腔医疗的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视觉预训练模型方法,将克服数据标注难、小样本学习、模型泛化性差等难题。本项目也是首个提供骨密度自动分级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种植科、正畸科等多个科室医师提供病人口腔区域全面直观且量化的影像分析,可对医师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初步参考。
据介绍,本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医疗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有效提升阅片效率及准确率,为种植科、正畸科、口腔临床拔牙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提升基层、区县口腔医疗机构的专业诊疗水平,解决了口腔诊疗需求与专业口腔诊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之间的矛盾。
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打破国外垄断
项目名称: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揭榜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现有高强耐磨聚酰胺纤维多为PA66纤维,其原料己二腈技术专利长期被美国英威达、德国巴斯夫等化工巨头垄断,进口依赖度高达100%,属行业“卡脖子”难题,制约着我国聚酰胺相关领域发展。由于聚酰胺6材料本身是极性分子,分子间氢键作用非常强,因此限制了聚酰胺6纤维牵伸倍数和强度的提高。
项目整合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州市福塑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多方优势资源,建立在纤维材料的设计、改性、纺丝工艺优化及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研发团队。各方联合攻关增强耐磨材料原位聚合改性、异相成核技术及多段牵伸技术难题,项目合作方已开展中试研发试验,后续将开展项目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生产线建设。通过本项目实施,各揭榜方的通力协作,可解决高强耐磨锦纶6“卡脖子”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项目完成后,预计实现年产高强耐磨锦纶6材料3000吨,新增产值1亿元、利税16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防火保温更环保
项目名称: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
揭榜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福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福州大学揭榜的储热型轻质预制墙体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通过对储热型相变陶粒的研究和制备,配制出轻质高强相变陶粒混凝土,将储热型相变陶粒混凝土用于生产预制外墙板,与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相契合,实现墙体结构、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避免现场二次保温施工,增加墙体的防火性能、保温性能和气密性,提升建筑品质,做到从源头减少现场建筑垃圾排放,推动城乡建设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全面协调发展。
低辐射镀膜玻璃助力“碳中和”
项目名称:近零能耗建筑用高品质低辐射镀膜玻璃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揭榜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和福州大学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和建筑碳排放均占全国能源消费和能源碳排放的20%以上,其中建筑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光热调控系统是建筑物中的能耗大户,与“碳中和”的目标实现息息相关,其节能降耗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建筑镀膜玻璃自诞生之初的“装饰需求”到今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居住舒适性需求”已经历了五代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基本上都是国外企业引领、垄断相应的核心技术及技术诀窍,时至今日仍未对我国开放。
在第五代磁控溅射镀膜玻璃的技术研发上,我国严重滞后于国际先进企业,无法满足、匹配高速发展的建筑市场需求,制约着我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国际先进企业生产的第五代磁控溅射低辐射镀膜玻璃品种也比较单一,我国2021年只有五家企业在研发,随后还有一家企业宣布退出研发,究其原因为无法突破第五代磁控溅射低辐射镀膜玻璃核心技术及技术诀窍。
第五代磁控溅射低辐射镀膜玻璃需要突破基础装备、材料科学和“膜”的结构设计、耐高温、光热性能调控、室外反射颜色与建筑环境关系、均匀性、大视角侧向色差、异地加工等卡脖子问题。解决这些世界性的问题,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通力合作、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