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年里,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与“金融危机”、“高房价”等热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还有“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的传统汽车领域正在试图进行着一场大变革。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上,我国绕开了以日本车企为代表主张的油电混动动力汽车方向,直接选择了电动汽车发展为主要方向。并在财政上大力扶植相关企业,提供数万元购车补贴。
然而,三年过去了,我们当初确立的以电动汽车发展为主要方向的新能源路线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购买电动车可获数万补贴但销量依然惨淡
1.新能源规划目标很宏伟,计划2012年实现产销50万辆新能源车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未来三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按照这一要求到2011年,这个数字将比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美国2008年的销量多出近20万辆。这样的消息,乍听起来的确令人鼓舞,但梦想照进现实是否真如想象中那样触手可及?这一波从政府、科研院校到汽车企业所集体迸发出的新能源热情,是一场充盈着理想泡沫的绿色大跃进,还是一次真正脚踏实地的产业革命?
2.现实很惨淡,截至2011年7月,私人购买仅1000余辆
然而,时隔三年的今天,通过一些数据我们隐约可以得出答案。
据工信部统计,在高额的政府补贴下(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6万元,而深圳更是以地方之力追加到最高12万补贴),截至2011年7月,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仅1万余辆,私人购买的仅1000余辆,且绝大部分由企业内部消化。
3.巨额补贴下,2011年全年国内纯电动汽车仅销售5579辆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有5579辆,今年上半年也只有344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的销售则更少——今年上半年仅为81辆。
如此的销量现实与2010年是提出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发展到100万辆以上;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辆级。”的宏远规划大相径庭,简直像是痴人说梦。
电动车行业门槛低,但做好很难!三大瓶颈至今未突破
1.“同一起跑线”忽悠了20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科技部门就曾确定在汽车新能源技术中把电动车作为主攻方向。理由是:传统汽车技术比欧美晚了几十年;而电动车全世界都还没有大突破,中国现在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能后来居上。这就是今天盛行的中国电动车“弯道超车”论,“蛙跳式跨越”论的基础。
然而时至今日,据《2012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以纯电动、混合动力商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产销规模、自主品牌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相比已经落后,且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滞后。
2.电动车三大瓶颈至今难以突破
电动车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产业,一块电池加四个轮子就可以组装成一个简易的电动车。专家们公认,电动车要成功进入市场,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续航里程长、电池体积重量小且安全、价格能被消费者接受并且需充电方便。而时至今日,除价格可以通过政府补贴解决外,其他问题却仍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