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 >> 正文

标准化手段推动企业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4/01/03  来源:福建电机电器网  作者:Guo   浏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篇提出: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卓越质量是高端制造的标准,推动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是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追求卓越质量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在《实施意见》中多次提到了标准和标准化工作。

 

一、深刻认识标准化在卓越质量工程中的新定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标准是依据,用以引领质量提升,是保护消费者权利、提高企业生产力和质量、保护环境、维护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一)标准化是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支柱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民主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征。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在保障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底线作用;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具有规制作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经济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在促进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支撑作用;在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通行证作用。

 

(二)标准化是推动企业质量提升的基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成功,质量成为关键因素。而标准化则为提升质量、确保一致性提供了基础。


标准化与企业质量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涵盖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多个方面,它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突出企业最高管理者作用,构建先进质量文化,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企业全员参员质量工作,确保各个部门和员工在工作中遵循相同的准则,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样不仅避免了混乱和不必要的浪费,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准化与产品质量提升。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通过标准化,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控制。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这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标准化也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追求以质取胜求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标准化与成本控制。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通过精简工作流程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由于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在采购、库存、物流等环节也能够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标准化与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在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标准化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标准,企业可以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同时,标准化也有助于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三)标准化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行动依据


《实施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以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现产品高质量、企业现代化、产业高端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标准化是该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推动企业质量提升的行动依据。


标准化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卓越绩效标准的引入,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水平;通过制定和执行更高的标准促进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升产品合格率;通过各行业先进质量绩效指标标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向标杆看齐,加快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标准化可以驱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树立行业标杆,助力制造业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以标准创新助推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二、准确把握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中对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


在《实施意见》中指出,更好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不断提高质量改进能力,实现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为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高质量支撑。


落实制造业企业卓越质量工程建设,标准化应体现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指标、高质量贯标,系统化评价,助力持续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开路护航。


(一)构建质量管理数字化标准


《实施意见》提出:“把创新作为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


数智赋能,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质量管理数字化正成为质量管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增强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管理数字化,首先需要构建质量管理数字化标准,将质量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质量数据采集和分析,推进质量工具、方法应用在构建基于数据的质量判定、质量改进、质量预防等一系列决策模型中,从而实现智能化和自优化。


(二)建立精细化的质量绩效指标体系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绩效评价制度,科学评估质量管理的财务和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了全球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是全球第一信息通信产品生产国、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质量绩效可真实反应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及其对组织目标的贡献,这就要求在做好数据摸排的情况下建立一套适用于工业类细分的精细化质量绩效指标体系,带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三)推动高质量管理标准贯标


《实施意见》提出:“以卓越质量为目标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推动高质量标准贯标是实现企业质量提升的关键步骤,这需要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深入理解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先进质量文化,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持续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系统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


《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

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分级梯度评价体系,系统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是促进高质量管理标准、数字化赋能、追求质量绩效在企业深度融合应用、促进企业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由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咨询、诊断,发挥质量管理能力评价结果应用,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树立行业、区域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对标,不断自我完善,以实现企业持续质量提升,向卓越迈进。


有效落实《实施意见》,以标准化手段推进企业质量提升,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和三方机构要同心协力,从标准资源整合、科学制定标准、优化标准供给、深化标准应用等方面持续加强,以创新驱动引领共同推进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做深做实。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