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务院通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福建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中央领导来闽考察时也多次提出,福建要在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上有新突破、新建树;在日前刚刚结束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上,福建省决定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摆上全省未来发展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就此话题,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委政研室主任陆开锦。
经略海洋,福建有资源基础有文化传统
记者:福建发展海洋经济具备哪些条件与优势?
陆开锦:从海洋资源来看,福建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福建港口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中可建10万—3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居全国首位。同时,福建近海生物种类居全国前列,海洋矿产、能源及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从历史传统来看,福建有经略海洋的优良传统。福州昙石山文化记录了中国海洋文化的最早足迹,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郑和下西洋启程于长乐,马尾船政是近代船舶工业和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是全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
从发展基础来看,福建海洋经济一直发展较快。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4420亿元,同比增20%,占全省GDP的25%。按照规划,到2015年,沿海三大港口群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形成2个2亿吨的大港。
海洋强省战略,势在必行
记者:福建为什么会在此时提出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
陆开锦:21世纪是海洋世纪。当今世界,围绕海洋问题、海权问题展开的竞争和争端越来越多。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海洋为解决困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巨大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城市、产业的趋海发展是一个趋势。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60%以上居住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地区,世界财富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基本都是沿海港口城市。从我国看,沿海200公里范围内地区,以占全国不到3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40%以上人口、50%以上大城市,创造了7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吸引了80%以上外来直接投资,生产着90%以上出口产品。
面对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转型的背景,从海洋大省走向海洋强省,已成为福建今天必然的选择。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大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和投入,实现了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省经济增长。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比5年前提高了2.4个百分点,形成了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建筑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三二一”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
与先进省份相比,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还有不小差距。作为一个区位独特、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省份,福建最重要的优势在海,最关键的后劲也在海。把发展的眼光转向海洋,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是未来福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也是实现经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港园联动,重开发创新更重环境
记者:福建省发展海洋经济,应该从何处入手?
陆开锦: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赋予福建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2015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28%、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是加强规划、科学开发。这也就是省委提出的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综合规划的发展思路。特别要深入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战略,加强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群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带动力。
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是临港产业发展。港口群发展,带来的是成本优势和集聚优势。近年来,一大批石化、钢铁、船舶、汽车等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向临港布局,形成了一批临港产业集群和基地。目前,福州已形成了港区建设与园区发展联动的格局。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江阴工业集中区、光电科技园等一批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冶金、能源等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泉州、莆田也形成了以石化、船舶修造、能源资源储备为主的临港经济密集区。
记者:沿海各省争相打造海洋产业,福建会有什么亮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陆开锦:发展海洋经济关键是科技创新。一方面,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这是福建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比如在水产品加工方面,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率已达70%,加工领域由单一食品向医学、保健、卫生、饲料、工业用途扩展。而福建的水产品加工率只有45.2%、精深加工只占24.5%。因此,要加快发展海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海洋渔业加快向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转变。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福建将重点突破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海水淡化等一批关键性技术,促进成果转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福建又有良好的造船工业基础,因此要适应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积极研发海洋石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和海洋石油开发专用船舶等,推进传统的船舶工业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型。
特别要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科学用海之路。近年来,福建沿海各地积极开展海漂垃圾、重点景观海滩整治等行动,并在泉州湾、八尺门等海域进行截流治污、种植红树林、建造人工鱼礁等生态修复。2011年,省环保厅与省海洋与渔业厅签署协议,共同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推行海陆环保一体化,对违法行为分工开展调查处理和整治。自今年起,福建还将在全国率先实行沿海设区市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对沿海海洋环境质量目标、海洋污染控制目标、海洋生态保护目标、海洋环境监管能力等,进行指标性评分考核。据最新统计,2011年福建近岸海域污染面积比2005年下降37.5%,海洋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 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