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高新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附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赋权 |
高质量发展综合质效
15% |
1.1园区全口径增加值占所在城市GDP比例 |
0.8 |
1.2园区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 |
1.2 |
|
1.3园区制造业增加值率 |
1 |
|
1.4当年净增营业收入 |
1 |
|
1.5园区管委会当年可支配财力 |
0.8 |
|
1.6单位产业用地创造的增加值 |
1.2 |
|
1.7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
1 |
|
1.8当年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5%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 |
1 |
|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0% |
2.1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 |
0.8 |
2.2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 |
1 |
|
2.3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 |
1.2 |
|
2.4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 |
1 |
|
2.5当年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 |
0.8 |
|
2.6当年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5%且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数 |
1.2 |
|
2.7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 |
0.8 |
|
2.8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高校联动情况 |
1.2 |
|
产业结构与竞争力
20% |
3.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
1.2 |
3.2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 |
1.2 |
|
3.3营业收入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 |
1 |
|
3.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园区企业营业收入比例 |
1 |
|
3.5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高水平人才占比* |
1 |
|
3.6当年新增优质企业数* |
1 |
|
3.7园区企业利润率 |
0.8 |
|
3.8园区企业每100亿元营业收入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 |
0.8 |
|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5% |
4.1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
1 |
4.2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 |
1 |
|
4.3园区总绿地率 |
0.8 |
|
4.4营业收入中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 |
1.2 |
|
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 |
0.8 |
|
4.6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情况 |
1.2 |
|
开放合作与国际化水平
15% |
5.1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含境外孵化器)的内资控股企业数 |
0.8 |
5.2园区企业境内外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
1.2 |
|
5.3从业人员中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 |
1 |
|
5.4营业收入中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总额占比 |
1.2 |
|
5.5内资控股企业当年新增对境外直接投资额 |
1 |
|
5.6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
0.8 |
|
营商环境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15% |
6.1当年新注册且有实际经营活动的企业数 |
0.8 |
6.2省级及以上高质量孵化器及高层级企业加速器新增在孵企业数 |
1 |
|
6.3当年登记入库的科技型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 |
1.2 |
|
6.4园区每万人医院和各类学校数 |
0.8 |
|
6.5当年净增从业人员数 |
0.8 |
|
6.6单位增加值中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占比 |
1.2 |
|
6.7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与管理制度改革情况 |
1.2 |
备注:
1.指标数据来源:经国家统计局审批的火炬统计调查制度《国家高新区企业及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统计年报表》《国家高新区综合统计年报表》《科技企业孵化器情况统计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及部属单位,国家高新区年度工作总结、调查问卷或其他权威部门信息。
2.用*标注的指标说明:(1)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包括国家或行业归口研究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单一平台不重复计数,不同类型的平台通过赋权计算当量);(2)高水平人才: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人才、启明计划人才、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企业家人才;(3)优质企业数: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成长(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及绿色工厂(单一企业不重复计数,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赋权计算当量)
表外减分项指标说明
加减分指标 |
减分标准 |
数据来源 |
重大生产 安全事故 |
园区本年度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排名位次下降10位。 |
应急管理部 省级应急管理部门 |
园区本年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排名位次只降不升。 |
应急管理部 省级应急管理部门 |
|
重大产品 质量事故 |
园区本年度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排名位次下降10位。 |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 |
重大环境 污染事件 |
园区本年度发生I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排名位次下降10位。 |
生态环境部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园区本年度发生Ⅱ级、Ⅲ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排名位次只降不升。 |
生态环境部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
完全由自然因素和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环境污染防范和污染事件应对中不存在工作疏漏和履职不力情形的酌情考虑。 |
||
重大生态 破坏事件 |
园区本年度发生I级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排名位次下降10位。 |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省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园区本年度发生其他级别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的,排名位次只降不升。 |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省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
|
完全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事件,且在生态破坏事件应对中不存在工作疏漏和履职不力情形的酌情考虑。 |
||
违纪违法 事件 |
本年度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被纪律处分、移送司法、通报批评的,排名位次只降不升。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省级纪委监委 |
本年度高新区因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问题被统计执法检查通报,造成负面影响的,排名位次只降不升。 |
国家统计局 省级统计局 火炬中心 |
指标解释
(一)高质量发展综合质效
1.1园区全口径增加值占所在城市GDP比例
计算公式:园区全口径增加值/所在城市(或区)的GDP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对所在城市经济产业的贡献,引导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争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2园区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
计算公式:(园区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所有入统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产业结构情况,反映园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引导园区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
1.3园区制造业增加值率
计算公式:制造业核算增加值/制造业总产值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制造业附加值创造能力和在价值链的位置。
1.4当年净增营业收入
计算公式:企业当年营业收入-企业上年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经济成长力,侧面反映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成效,同时体现园区新动能的培育成效。
1.5园区管委会当年可支配财力
计算公式:高新区管委会当年可支配财力(没有一级财政的高新区使用“管委会管理并支出的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额”代替)
指标解释:衡量主园区管委会整体财政实力,体现园区综合统筹各类资源的财政储备情况,也反映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新实力。
1.6单位产业用地创造的增加值
计算公式:园区全口径增加值/园区产业用地面积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集约化价值创造水平。
1.7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计算公式:(当年核算增加值/当年从业人员平均数-上年核算增加值/上年从业人员平均数)/(上年核算增加值/上年从业人员平均数)
指标解释:衡量企业劳动投入产出效率,引导园区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价值创造效能。
1.8当年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5%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
计算公式:当年研发经费内部投入强度达到5%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由创新所驱动的经济规模占园区整体规模的比重,反映高能级创新活动对园区整体经济做出的贡献。
(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2.1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数
计算公式:国家或行业归口研究院所数+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1/10+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数+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3+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指标解释:鼓励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高水平研发载体,着力提升园区研发实力,特别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2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占比
计算公式: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核算值/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研发人员的实际投入强度,鼓励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人力的投入。
2.3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
计算公式: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值/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通用指标,反映园区企业对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能力。
2.4每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
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人均产出效率,引导企业开展具有较高原创性的创新活动。
2.5当年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
计算公式:当年园区内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内科技金融和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体现“源于技术,成于资本”,推动新产业形成的能力。
2.6当年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5%且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数
计算公式: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且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数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具有高能级创新能力和规模实力的企业发展情况。
2.7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
计算公式:企业技术合同成交总额/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技术交易活跃度,体现园区科技研发服务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态势。
2.8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高校联动情况
计算方法:对参与评价的国家高新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专家评分,进行综合判断
指标解释:评价园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情况,强化高新区与高校联动发展,促进产学研创新协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
3.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计算公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反映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贡献度。
3.2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
计算公式: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所有入统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产业结构情况,反映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引导园区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3.3营业收入中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
计算公式: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入统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同时强调和鼓励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3.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园区企业营业收入比例
计算公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所有入统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优质产业发展情况,反映园区创新型成长性企业培育成效情况。
3.5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高水平人才占比
计算公式:(本科人员数+研究生人员数+卓越工程师人才数+启明计划人才数+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数+创新企业家人才数)/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衡量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引导企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
3.6当年新增优质企业数
计算公式: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当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当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2+当年新增产业链领航企业数+当年新增“链主”企业数*5+当年新增独角兽企业数*3+当年新增瞪羚企业数+当年新增上市企业数*3+当年新增绿色工厂数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优质企业的培育情况,体现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价值链提升。
3.7园区企业利润率
计算公式:企业净利润/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绩效,反映园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收益能力。
3.8园区企业每100亿元营业收入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
计算公式:企业期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经济产出中的知识产权密度,体现产业创新层级和产业价值链水平。
(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1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计算公式: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企业核算增加值
指标解释:衡量产业能耗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园区低碳经济实现程度的重要参考。
4.2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
计算公式:(当年园区二氧化碳排量-上年园区二氧化碳排量)/上年园区二氧化碳排量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排放温室气体总量变化的趋势,也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4.3园区总绿地率
计算方法:园区绿地面积/园区管辖面积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优质的自然环境,也是中和二氧化碳的重要物质基础。
4.4营业收入中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
计算公式:按企业代码提取入统企业中与数字产业相关的企业营业收入加总/入统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数字产业发展状况,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率
计算公式:已开展和已完成数字化改造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4.6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情况
计算方法:对参与评价的国家高新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专家评分,进行综合判断
指标解释:评价园区建设绿色园区,促进绿色低碳与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绿色工厂,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情况。
(五)开放合作与国际化水平
5.1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含境外孵化器)的内资控股企业数
计算公式:设立境外技术研发机构或境外孵化器的内资控股企业数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对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整合能力。
5.2园区企业境内外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
计算公式:企业当年(委托境内研究院所研发费用支出+委托境内高等学校研发费用支出+委托境内其他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委托境外开展研发活动经费支出+引进境外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情况,反映企业外部研发投入的强度。
5.3从业人员中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
计算公式:(外籍常驻人员数+留学归国人员数)/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是提升全球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该指标体现园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5.4营业收入中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总额占比
计算公式: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口额合计/企业营业收入
指标解释: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情况,反映本地科技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5内资控股企业当年新增对境外直接投资额
计算公式:当年内资控股企业对境外直接投资额-上年内资控股企业对境外直接投资额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企业的国际化投资情况,反映园区“走出去”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5.6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计算公式:园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吸引国际化投资的情况,反映园区“引进来”及国际化水平。
(六)营商环境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6.1当年新注册且有实际经营活动的企业数
计算公式:当年新注册且有实际经营活动的企业主体数(不含个体户)
指标解释:反映园区发展增量及园区营商活力。
6.2省级及以上高质量孵化器及高层级企业加速器新增在孵企业数
计算公式: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增在孵企业数+(加速器当年在孵企业数-上年在孵企业数)
指标解释:衡量高水平产业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反映创业服务机构的运营水平。
6.3当年登记入库的科技型及创新型中小企业数
计算公式:园区当年登记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当年登记入库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数
指标解释:衡量园区初创企业培育情况,反映园区创新动能培育发展水平。
6.4园区每万人医院和各类学校数
计算方法:(重点高中数+初中数/3+小学数/3+国际学校数+双语幼儿园数/3+三甲医院数+其他医院数/3)/高新区常住人口
指标解释:衡量优质基础教育以及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水平,反映园区产城融合情况。
6.5当年净增从业人员数
计算公式:当年从业人员期末数-上年从业人员期末数
指标解释:从业人员的增长是反映园区持续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吸纳就业人口也是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贡献。
6.6单位增加值中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占比
计算公式:本年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核算增加值
指标解释:能够较好地反映园区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能力和水平,体现园区对民生的贡献。
6.7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与管理制度改革情况
计算方法:对参与评价的国家高新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专家评分,进行综合判断
指标解释:评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衡量园区治理水平、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政策先行先试等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