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末和双节长假资金压力可能增大的市场预期下,管理层在时隔近10年后,重启了28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目前最长期限的逆回购品种再度出山,在丰富逆回购工具箱的同时,央行确保季末流动性无虞的意图也显露无遗。
央行对数量型工具调控更为精准。在季末、月末、中秋国庆长假合一的特殊时点来临之际,昨日,央行10年来首度开展了28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60%。
这是自2002年12月以来,28天期逆回购首度“出山”,成为了目前最长期限的逆回购品种。
市场人士指出,跨越“十一”长假的28天逆回购再现,在丰富逆回购工具箱的同时,央行确保季末流动性无虞的意图也显露无遗。
货币调控更趋精准灵活
周四,央行开展了总量550亿的逆回购操作,7天和28天品种分别为350亿和200亿,利率分别为3.35%和3.60%。此前,28天品种逆回购已连续询量逾2周,但一直询而未发,因此,昨日28天逆回购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总监石磊告诉记者,近日跨季末长假的中长期品种资金价格上涨,显示市场对季末资金的需求正在升温。而确保季末流动性无虞,显然是28天逆回购再度出山的主要原因。
此前央行对28天逆回购询而不发,主要由于当时28天逆回购期限不跨季,市场对此需求有限。但记者昨日从大行交易员处了解到,随着季末时间的愈发临近,一些中小机构近期对28天期逆回购需求逐渐旺盛。
而重启28天逆回购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与7天和14天逆回购工具相比,28天逆回购期限更长,可降低操作频率,减少市场资金价格波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季末资金的平稳。
事实上,在本轮逆回购开始之前,央行开展逆回购,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市场临时流动性的举措,但自今年6月底开始,在降准预期屡次落空之际,逆回购已成为央行的常规工具,连续开展12周,且期限由原来的7天、14天,新增到目前的28天,显示逆回购的操作日趋精准和灵活。
逆回购常态化 降准不再迫切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7天逆回购利率维稳的同时,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3.60%,低于前日同期市场资金价格约30个基点,显示央行有意通过逆回购利率的低企,引导市场中长期资金价格的稳定。
此举也一定程度平抑了中长期资金价格上涨的势头。昨日,1月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仅微幅下跌1个基点至3.99%,而周三,该期限品种则跳涨10个基点。
“从利率上看,逆回购利率对市场资金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目前存量不够,且操作频率较低,逆回购利率尚不能形成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对此,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告诉记者。
受昨日550亿逆回购投放影响,周四市场资金面较为平稳。隔夜回购利率小幅上涨8个基点至2.69%,而7天回购利率则与前日基本持平,收于3.44%。
“28天逆回购出现,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降准预期。”赵庆明指出,未来央行对逆回购这一数量型工具仍将继续常态化。
至此,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小幅净回笼,净回笼资金量达80亿元,这是公开市场第三周实现净回笼。但回笼资金力度已明显减弱,较上周缩量逾8成。(⊙记者 王媛 丰和 ○编辑 枫林)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