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政策信息 >> 产业 >> 正文

实施“差别化”战略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2/09/21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Lu2011   浏览:

●转型升级独家访谈——李毅中答记者问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图为李毅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却困难重重。依靠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建立,支撑工业转型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依然缺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存在盲目雷同,企业依然处于弱势,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要解决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综合布局、协同发展、政府引导、企业作为。围绕权威把脉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他强调,要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报:在欧美经济弱势增长的国际形势下,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尤为重要。然而,2010年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比例为53%,仍占绝对优势。就是说,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而这种投资仍然强劲的发展趋势是否会阻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李毅中:真正建立起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投资过度拉动”产生了很多副作用。一是造成能源、原材料的紧张。因为工程建起来就需要耗能,而我们自己又没有那么多资源,需要大量进口,进口又卡在人家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源紧缺,价格上涨。二是部分产业能力过剩。钢铁、有色、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造船、风电、多晶硅等,这些产业能力过剩就没有市场。例如,多晶硅曾经风行一时,现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三是谨防债台高筑。要吸取欧盟和美国的教训。如果盲目投资,负债过度,就要注意债务危机问题。
  因此,中央提出拉动发展要以内需为主,这是战略性政策。但实现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已经投资的项目,不能搞“半拉子”工程。当初应对金融危机时投资的4万亿元,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已经起到了有效的拉动作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还需要不断地、适时地进行调整。
  对于依靠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中央已经采取措施了,例如,调整个税起征点,调整增值税,离退休职工连续7年增加退休金等。至于宏观上总体上调整,要把投资控制下来,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消费,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工业报: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在科技投入占比方面,我国提出的“十五”末期达到1.5%的目标,以及“十一五”期间达到2%的目标都尚未实现。长期以来,在工业企业中普遍存在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缓慢,国家层面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缺失问题,导致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我们的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要切实改变这一局面,您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加以推进?
  李毅中:一是技术投入问题。目前国家的政策引导是正确的。国家科教兴国是基本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呼声一直很高。目前,教育的投入占GDP的4%。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涵盖大量职工培训、继续工程教育等。从统计上来讲,不能只谈硬件,还包括教职员的工资等。科研上存在的问题是指标没有达到。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0.69%。很多关键元器件、关键设备还在进口。
  对于企业来讲,不同性质的企业面临的困难不一样。如IT行业,技术更新很快,这样的行业研发投入应该占市场销售收入的10%。而一般的机械工业、化工、冶金等行业,这个比例达到2%就已经很好了。而且,这与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有关。例如,某著名的饮料食品公司,据说最近要进军化纤行业。而这并不是该企业的特长。建议企业应该做强主业,加强对主业的研发投入。
  与此同时,也存在市场“不明”问题,政府的引导不够,导致很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政府应该在规划、准入、标准、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引导与规范。
  二是科研的体制、机制问题。目前,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投入本来就有限,使用的效率不够。对科研成果的考核往往停留在论文、成果鉴定、职称评定上。
  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产”不能代替“用”。例如,中石化与沈鼓等公司合作,进行乙烯压缩机国产化的自主研发。用户从开始阶段就要介入研发。同时,国家要给予首台(套)的国产化鼓励政策。
  三是机构改革方面的问题。中科院主要做基础理论研究。另有200多个行业的研究院、设计院,经过院所改制后变成了企业化。而这些研究设计单位都是行业“应用性研究开发”的排头兵,目前这部分职能被弱化。应该将“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指标。虽然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仍然要靠改革来解决。大研究院、设计院不能把主要精力去办小生产,而应当努力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对重大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给予支持。也可以将这部分单位并入到大企业集团。
  四是科研人员的考核问题。对于业绩评价、奖励、鼓励还不到位。应该提倡成果转化,提倡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应该鼓励科研成果与资本结合,将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要鼓励科研人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中国工业报:中央很明确,将“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而目前有多数地方上报的增长目标是10%以上。貌似地方的发展目标与中央确定的大目标存在矛盾。这是否会有悖于产业升级的总体发展战略?应该如何解决这种不一致的定位?
  李毅中:一些地方提出较高的增长目标给出的理由是:“十二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时期。小康不止是人均GDP,还要有民生指标。如果不抓住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很难实现小康目标。这也可以理解。
  对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就需要较快发展,这样才能赶上来,与全国人民一同实现小康。
  既要实现总体平稳发展,又要实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实施差别化发展。
  所谓差别化,就是要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状况、产业基础等四个条件,选准优势产业发展。
  如果是这些地方的优势产业,而在全国是限制发展的,在这些地方也可以差别对待;相反,如果不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即便是国家鼓励的产业,在这些地方不适宜也要限制。至于经济规模、技术,可以适度放宽条件,而对于节能、环保、质量、安全问题,丝毫不能放松,必须严格。
  最典型的例子是青海。青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盐湖”中有500亿吨钠、50亿吨镁、5亿吨钾、1500万吨锂。
  目前,中国一年需要800万吨钾肥,其中一半需要进口。镁也是非常稀有的金属,尤其是锂、碳酸锂、磷酸铁锂等都是电池非常重要的资源。
  在青海发展这些产业前景很好。目前,其钾肥一期120万吨产能已经投产,二期120万吨产能也即将投产。这样我国对钾的需求就解决了。在镁、锂产业发展方面,该地方也都已经引进了国外技术,可大规模发展。但盐化工目前在全国属于限制类的产业。但对于青海,可以支持,可以实施差别化发展。
  此外,规模、技术也可以适度放宽。例如水泥,青海需要水泥,从内地运输距离太远,可以支持它发展一些先进的小水泥。例如煤化工,目前国际上是限制“电石路线”的,但对于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这些地方就可以支持。但在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却不能有丝毫放宽,反而要更加严格。
  国家应该出台鼓励差别化发展的政策,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原则。差别化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贸易、土地、产业政策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干部的考核,不能只考核GDP,还要考虑环境、人均收入、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指标。
  中国工业报:“差别化”的发展战略是否也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规划时,往往都“主打”战略产业牌,以致新能源产业大规模上马,难免会出现新一轮重复建设。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序发展,是否需要进行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毅中:目前,我国有28个省在搞物联网。80%的城市将其作为主业。还有,90%的地方基本上都在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车更是同样。
  这不符合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符合差别化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将企业的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一是要有规划。包括数量、布局上都有交错期。二是要有市场准入条件,包括能耗物耗、环保、品种、质量、安全等要素。三是要有标准。四是要抓政策。包括财税、金融、贸易、土地,以及产业政策。
  例如光伏产业,我国多晶硅产能占世界47%,但多晶硅90%以上出口。多晶硅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由于政策缺失,光伏发电价格太贵,难以上网,以至于多晶硅大部分出口。要努力降低成本,加上国家支持,这个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对于电动车的补贴问题,不宜维持长久,产品不能靠补贴来发展。发展电动车应该做好电池、电机、电控三项技术的联合攻关,必须同样给予高度重视。
  五是研究改革,改革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例如,“三网融合”涉及到体制机制;“高端制造”发展通用飞机,低空要开放;发展新能源,电力体制要深化改革;发展生物医药,需要加强监管等。此外,还要加快资源税改革,理顺能源价格,研究资源税和碳交易等。
  中国工业报:企业是社会主体,是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压力,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一直不能有效解决。您近日提出要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否从国家层面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李毅中:融资难是长远的问题,也是国际上的问题。首当其冲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国务院2011年10月12日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金融机构来讲,现在路子已经对了。因为很长时间以来,虽然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作为商业银行,大银行解决大企业问题,他们贷款几个亿、几十个亿、几百个亿,不会做几万元的贷款项目。虽然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事业部,但成效不大。搞担保公司也是间接的。
  目前实现了小银行解决小企业问题。例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包括民间的机构,使其正规化、合法化。这就对路了。然后给这些小银行政策,例如,存款准备金松一点,呆坏账的核销宽一些等,对小微企业贷款便利些,扩大质押抵押范围,可以资产抵押、信誉抵押、存货抵押等。
  二是中小企业要分开来看。我们提出了微型企业的概念是正确的。因为中小企业放在一起容易掩盖问题,因为一般讲中型企业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营业额300万元以下、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很困难。所以,对这些小微企业实施减税让利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结构性减税,最典型的是年营业额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实施所得税减半的政策,目前已经延长到今年底,还要延长到2015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些微型企业数量很大,单个体量很小,加起来占全国的税收同样很少。而这种减税政策实施后,救活了一大批微型企业,活跃了经济,解决了就业,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小微企业自身,必须端正主业。虽然船小好调头,但要顺应市场也不能频繁调头。这些企业自身要加强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基础管理。加强技术进步,选准自身定位,搞好主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竞争力。
  四是政府要给小微企业搭建各种平台。包括加强科技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办理会展等。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