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苗 露
“打开永久变革之门”经济论坛日前在南开大学举办。多位知名学者、企业家在圆桌讨论中就如何使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并真正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这一问题提出了“做大实业”等积极建议。
从全球角度来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始终是经济活动中最有活力和最有竞争力的部分。民营企业在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转型、促进企业创新各个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南开大学教授冼国明指出,内需不足一直是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解决内需不仅仅在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二次分配,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大量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将会起到改变收入分配、增加国民收入从而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是否顺利,也确实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要想真正复苏与繁荣起来,就必须从实业着手。慈铭集团董事长胡波表示,没有实的东西,很难有虚的东西存在。但是,实业发展的周期都很长,所以应该有耐心在资金等政策上加以扶持。
和讯网总编辑王炜直言不讳:当前经济下行,民营经济就热起来。这在中国也曾经出现过。但民营经济不是经济下行的“老中医”,一针就灵。当前中国的民营资本很大一部分仍然“泡”在股市里,“泡”在房地产里。这就必须要给他们以信心,重振实体经济的繁荣。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葛顺奇则认为,民营企业原来是没有的,现在发展起来了,而且在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但真正的动力和空间是什么?不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股份制企业,不能总是争国内这一块的存量,真正能有发展空间的,是去分割存量,也就是说中国民营企业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就是走向世界舞台,让本土企业跨国成长。
在谈到产业转型的问题时,网秦公司董事长林宇说,国家的金融政策和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转型问题。政策得当就可以加速产业的转型。比如一些新兴服务业和科技行业,不管是融资方面还是成本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这样才能鼓励全社会把最优质的人才、资金、资本都投到这些领域中去,加速它的产业转型过程。
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方面引导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做了很多的工作,当前市场仍需不断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场外市场的建设是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有关各方将积极完善场外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