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兴替方能前行(17)

发布时间:2012/10/11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Lu2011   浏览:

近期以来,我认真研读了《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一书,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能源”这个名词在中国的普通百姓眼里已经越来越不陌生。受益于电机工业发展,电机对能源的转化效率已经大大超出了上个世纪的水平,高性能电机给普通人带来不仅是源源不绝的电力,带来的更是越发便利的生活。
  如今,不论是日常的衣食住行,还是日新月异搞建设,都需要巨大电力保障,而这些便利在过去极难获得,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还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当时家用电器开始多了,但电力不足的局面却始终不能让大家满意。也正是同一时期,经济开始腾飞,地方上开始大兴土木,大小企业要搞生产,用电的需求“噌噌”上涨。为了不让人打开电闸却动不了机器,电力建设一时间如火如荼,大小电力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上马。
  我搞的是水利,谈的也是水利,重点自然是水利发电。虽然这些年水利发电发展过程中,争议多了,但出于人们对电力,对能源的需求,从未让它的发展停下过脚步。为了一年四季都能看上电视,吹上空调;为了连续不断抓生产、搞建设,电力不可或缺。
  水电建设,一方面是坝;另一方面是“电”的核心——水轮机。水轮机是水力发电的关键部位,因为工作环境特殊,水轮机的制造工艺要求很高,因而水轮机在我国的电机发展史中可谓很曲折。
  1975年,在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中,我国还只能自行设计制造7.5万千瓦的单机水轮机组;80年代,由东方电机厂制造的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水轮机成为葛洲坝电站的发电核心,这也是我国当时水轮机技术的代表。
  到三峡时期,我国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及单机容量17万千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而在向家坝工程中,我国创造性地采用了自主设计制造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最快的是2000年前后的二十年,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处于建设或规划,迎来了中国水电建设的黄金时期。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薄弱,我国企业的步子没有办法迈得像国外那样大,技术的更新速度大不如国际水平,因而水轮机事业一直是我国电机事业的一个不算发达的部分,尤其是在建造巨型水轮机组方面。也正是在这些新生水利项目中,我们抓住了机遇飞跃。通过与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合作,针对我国巨型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缺乏的局面,打破常规,采用“项目换技术”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发技术依靠国外进口的状况,从而将我国水轮机设计制造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这一阶段,我国水利事业不仅得到国家的重视,还获得了足够的经济支持以及人民的高度关注,在中国水电史上可谓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这段历史见证了我国水轮机设计制造的能力由完全依赖外国,到完全独立自主设计制造。
  既谈历史,就不能光看成功之后的光鲜。其中每一步的前进,中间包含的必然是难以明言的辛酸。建国初期,由于国家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我们研究使用的技术装备和研究场所极其简陋;苏联撤离对华援助,加上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断绝了我国吸取先进技术的途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历史原因,粮食生产不足,普通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却要饿着肚子,仅仅凭着信念来支撑事业;“文革”造成人才断层,水轮机的研究进展缓慢,一切问题都要从头再来,但这也没有能阻挡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
  水电发展史上一个一个的里程碑无不印证了中国水电发展背后艰难的每一步,不论是研究人才的匮乏,研究资金的短缺,还是国际技术封锁都未能挡住我们发挥聪明才智,走出一条自强之道。
  如今,我国的水力设备设计、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设计、制造的水力发电设备远销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等国家,受到世界水利工程界的欢迎。这是历经千辛万苦来之不易的局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没有历史积淀,则无法获得辉煌;不能体会困难与痛苦,就无法应对成功的到来,光明总是要历经曲折才能获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过去,既要看见饿肚皮的日子,也不能错过荣誉满身的时刻;只有知道高低起伏,才能明白现在所处的位置,才能掌控前行的方向。把握历史,知兴替方能前行!
  (本文作者来自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