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拿《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这部书只是因为好奇。可是翻过几篇之后便欲罢不能,我一边读一边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传记性行业发展史,从中我感受到了蕴藏在中国电机工业发展中的无穷力量。
中国电机工业萌芽比西方晚七八十年。1879年,上海一个外商搞了一台发电机,据说在外滩只亮了两个晚上。1882年,英国几个商人花5万两白银在上海装建了一台发电机,把外滩照亮了起来。中国人自己发电,始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装的一台仅20马力的发电机,而这台发电机还是从外国买来的。
1905年,中国开始制造首台实验电机,我国电机工业才开始起步。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但中国电机工业还是在艰难困苦中产生了上海钱镛记、华生、华成等电器工厂;而生产出来的电机,最大功率只有200~300千瓦。国民党政府在1946~1947年,先后派出96名技术人员到美国西屋公司学习并实习。然而学成回国后,却无用武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却成为新中国电机工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奠基人。褚应璜、丁舜年、孟庆元、张大奇、姚诵尧、沈从龙、孙瑞珩、蓝毓钟、冯勤为、汤明奇、刘隆士等等,这些电机工业的老前辈,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边进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改造,一边开始大规模建设工业,而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搞的“156项工程”,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投入运行,有6000千瓦,那时可是个庞然大物。这台发电机是请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公司的专家来上海帮助建造的;捷克专家有一个很美的中国名字“许嘉德”,他理论功底深厚,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在做超速试验时,额定转速要达到120%,即每分钟3600转。大家很担心,就怕转子飞了,只好在闵行上海电机厂内建一个超速试验室……6000千瓦功率现在说来不算大,但那是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啊!万事开头难。后来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又先后造出了2.5万~10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功率不断提高。
“大跃进”时期,老前辈孟庆元等同志造出了“新型冷却式”1.2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这台汽轮发电机制造成功震动了全国,同时也轰动世界。但由于受“左”的错误干扰和影响,我国电机工业总的来说还是进步不快。后来,先后研制出了12.5万千瓦和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这标志着我国电机制造业跃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些成绩与老前辈周建南、曹维廉等杰出领导分不开。1962年,在三年自然灾害、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用3年时间组织攻关,顺利完成了J2、JO2系列电动机的统一设计并通过国家鉴定。这是我国首个自行设计研制的电动机系列,比当初仿制国外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都有了很大提高,对促进电机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我国中小型电动机保有量已经达到16亿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型电动机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电机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落后走向先进,不少产品进入到“百万量级”,这一巨大的进步,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展速度在世界电机工业发展史上也是最快的,就连西方发达国家一些电机工业巨头对我们也是刮目相看。《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全面展现了我国电机工业诞生以来的百年发展历史,折射出我国工业发展乃至我国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
我读《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想尝试变换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正如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读史,使我开窍,在实现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取无限丰富的政治和技术智慧、人生智慧。
读《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主要是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进入历史深处,直抵老前辈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认为:“历史是精神的活动,精神活动是永远的;是一种今人与古人的灵魂撞击,心灵对接,生命叩问。
我读《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深深认识到,技术要进步、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国电机工业发展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各种贡献的人。他们中有专家、工人,还有领导干部,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他们在国家建设史上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学习他们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目前,我国电机工业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争创世界一流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继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各条战线上广大工人、技术专家、领导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使命感。江泽民同志为该书作序并题写书名,寄托了老一辈电机工业开拓者对电机工业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电机工业发展和崛起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鲁迅先生仿佛早就给中国电机工业工作者写下评语:“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