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昔日光伏行业巨头濒临破产,光伏双雄早衰,拷问新兴行业发展方式。经济之声评论:地方政府需要放手让新兴行业自主发展。
中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曾经的中国首富施正荣这几天很烦,49岁的他连日来为由他创立的尚德电力的生死存亡而不停奔波。光伏市场增长乏力,这家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企业现在四面楚歌,负债累累,美国和欧盟的光伏"双反"更是雪上加霜。
摆在施正荣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债务,尚德的总债务已经超过35亿美元。尚德明年3月到期的短期债务有将近20亿美元,但尚德目前手中的现金不足5亿美元,根本就还不起。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尚德电力在纽交所的股价已经从2007年的每股86美元,跌到目前不到1美元。而且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尚德已经受到了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和尚德并称光伏双雄的赛维LDK处境更加凶险。到6月底,赛维的负债率高达惊人的93%。仅在今年,赛维就将有大约20亿美元债务到期。但到6月低,赛维拥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只有2.962亿美元。对于光伏双雄来说,破产,只有一步之遥。
上个月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这段时间,你要我说什么?"一句话,透出无尽沧桑。当年的光伏双雄,尚德和赛维,都早早地衰落了,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有多方面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产业发展模式有一些问题,光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几年之间就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变化。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太快,存在违反产业发展常规的逻辑,需要更多的反思。
马光远:一个产业从起点到终点,走过的路如果太长、太快、时间太短,里面肯定有某种违反产业发展常规的逻辑。中国的光伏产业短短几年从人人追逐到人人害怕,背后逻辑恐怕不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这几年我国有很多产业的发展类似光伏产业,一开始大家追逐而上,所有地方都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最后造成产能过剩、门槛很低,技术低端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市场,以后又面临行业瓶颈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就手足无措,把所有困难全部踢给了市场,踢给了企业。
不仅是光伏产业这样,很多产业的发展都经历这样的逻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本身是一个慢活,不是短期可以去追求政绩、追求热钱的产业。所以这个逻辑不仅值得光伏产业反思,也值得现在很多产业去反思,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的政策,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技术等,反思的层面非常多。
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光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尚德的初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扶持近乎溺爱;目前,施正荣另起炉灶还得跟政府协商一致。但是施正荣到现在还是希望政府能继续扶持尚德。马光远表示,新能源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是有前景的,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马光远:对于无锡尚德在内的很多面临困难的光伏企业,现在突围的难度非常大。但是走到今天,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政府身上,比如说有很多企业没有政策鼓励,在发展非常好的时候没有政府追钱等。市场本身包括企业家投资光伏产业的非理性的热情需要反思。要寻求解决之道,政府的参与肯定少不了,但是企业家的反思包括行业本身全方位的反思肯定也是少不了的。现在中国光伏企业里面70%-80都面临未来在何方,前方的路在何处的问题,这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是行业的问题,是个全局的问题。行业好的时候我们都趋之若鹜,行业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唯恐避之不急,这种思路、心态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且就未来新能源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有前景的,目前的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避免走上破产这条路。
其实除了光伏企业光伏行业之外,很多新兴行业在创立之初都是希望政府来扶持,而地方政府也乐意通过扶持高新企业的方式充实地方财政。但是一旦出现了行业波动,这种方式就出问题了。马光远认为,现在代有政绩观来发展产业的路径一定要改变。
马光远:我们的光伏产业算不算高技术产业,这是需要打上问号。现在很多带着光伏两个字的企业,第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第二个产业进入门槛非常低,本质上,我们的光伏产业只有高新技术产业之名,而无高新技术产业之实,是非常低端的制造业。现在我倒不觉得应该反思产业政策,我们应该反思这么多年以来戴着高新技术的帽子,事实上我们进入的门槛很低。为了扩地盘,为了面子,为了名声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行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韩国在扶持产业的时候是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这种带着政绩观来发展产业的路径一定要改变,否则国家要受损失,企业要受损失,产业的发展要受损失。
同时马光远认为,对于尚德电力这样的大型光伏企业,解决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国内的企业带来较好的示范作用。
马光远:现在大家应该积极想办法解决困境。政府介入并不是要背所有债务,把包袱甩给政府以后自己轻装前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解决的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如果尚德的解决方案大家认可,对于国内诸如此类的企业的问题解决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案例。所以各方面都应该积极面对,不要回避问题,甚至不要想着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