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 >> 正文

强攻工业促绿色崛起 --访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

发布时间:2012/10/30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Lu2011   浏览:
文章来源:本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金国军 通讯员 饶金华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9日  
 
 

 

 

强攻工业促绿色崛起    江西崛起关键靠工业。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围绕这一目标,江西将发展置于万事之先,把工业列入经济之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快速发展支撑江西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2007年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实施工业三年强攻,力争主要指标三年翻一番。到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均翻了一番多。2010年2月,省政府又利用春节3天假期,召开全省工业三年强攻座谈会,提出展开新一轮工业三年强攻,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培植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优势产业、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2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再次实现翻一番。
  如今,工业三年强攻已接近收官,人们不禁要问:三年强攻到今天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近几年江西工业通过科学发展又取得了哪些成就?日前,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江西省副省长洪礼和。
  工业强攻——
        江西跨越崛起的强力支撑

  洪礼和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三年强攻为抓手,紧紧围绕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加快园区集约发展,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江西工业化进程推进最快时期之一。
  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10.9亿元,比2002年增加3548.2亿元,增长9.8倍;主营业务收入18466.8亿元,比2002年增加17323.6亿元,增长15.2倍;利税1814.7亿元,比2002年增加1705.2亿元,增长15.6倍;分别是2006年的3倍、4.42倍和4.34倍,年均增速达24.9%、34.6%和33.8%,发展速度跃居全国前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由2.09%上升到2.89%,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39.5%提高到46.2%。有色、冶金、石化、食品、纺织五大产业过千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家,其中江铜集团成为江西省首家过千亿元的企业,萍钢、新钢首次突破400亿元。
  第二轮三年强攻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完成规划目标的84%,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完成90%。今年是工业三年强攻收官之年。从上半年情况看,全省工业发展总体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76.6亿元,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70亿元,增长15%;实现利税812.5亿元,增长7.8%。
  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谈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洪礼和说,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历史高度,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希望所在。
  早在2009年底,江西就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又制定了《关于推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几年来,江西先后在加快项目审批、强化资金支持、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推动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在海内外打响了品牌,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通过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占据了工业经济近“半壁江山”。2011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8.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6.2%。其中,光伏产业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5%,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达800亿元;航空制造产业形成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九江红鹰飞机产业园“一城二园”格局,获得全国大飞机制造26.8%份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电池级碳酸锂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有机硅单体产能达30万吨,居亚洲第一位;中成药全国排名上升至第三位,是国内六个中成药规模过百亿元的省份之一。
  工业园区——
       强攻工业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

  洪礼和认为,工业园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自省委、省政府确立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路以来,江西抢抓机遇建设了94个工业园区,现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江西加速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尤其是近年来,江西始终坚持“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突出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鹰潭铜及铜材加工、赣州稀土新材料、新余太阳能光伏、景德镇直升机和景德镇陶瓷制品等产业基地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在全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影响力。
  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完成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比2002年增加2909.7亿元,增长31.1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41.5亿元,均占全省工业70%以上。过百亿园区达46个,比2007年增加36个,其中南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新余高新区超过600亿元,南昌经开区、萍乡经开区、上饶经开区超过500亿元。
  项目建设——
      强攻目标任务完成的坚强保障

  洪礼和说,保持江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在投资,核心在项目。近年来,江西牢固树立“项目主导发展,投资决定增长”理念,建立重大项目调度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全力优化项目审批、财税支持、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服务,通过投资合作、科技转化、国企改制、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积极引进和实施一批辐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44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1倍,年均增速达40%以上,是江西工业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2011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55亿元(比2002年增加5021.6亿元,增长37.6倍),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0位,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8.9%,居全国第一位。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铜集团40万吨铅锌冶炼项目一期、旭阳雷迪1.3吉瓦多晶硅铸锭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大大提升了全省工业发展实力和水平。
  节能降耗——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洪礼和告诉记者,江西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在注重工业发展的同时,把工业节能降耗增效摆在突出位置,通过采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节能技改、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节能执法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全省工业节能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以年均9.3%的工业用能增速支撑了工业增加值年均19.8%的增速,工业节能量累计达到900万吨标煤,为确保实现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目标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
  江西将继续实施工业“千万吨标煤节能工程”,即在全省工业领域实现节能量1000万吨标准煤,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累计下降20%,进一步构建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壮大优势产业

  近十年来,江西省通过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江西省工信委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九江沿江产业开放开发等全省产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库,定期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成投产了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2011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5155亿元,比2002年增加5021.6亿元,增长37.6倍。全省共建成投产了398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全部达产达标后,预计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117亿元、利税223亿元。2012年,又建立了项目数达1260项的重大项目库,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总投资达6122亿元。这些项目大部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江西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特色素描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翼齐飞

  十六大以来,江西工业总量实现了十倍扩张,尤其是近5年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速高出全国平均6~9个百分点,是江西工业发展史上最好最快时期之一。十年来,江西工业发展路径特色鲜明: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抉择。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05年的空白开始,发展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009年,江西省政府确定将光伏、风能和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除文化及创意产业外,其他均与工业直接或间接相关。重点是,按照树标杆、上水平、扶优扶强限劣要求,促进光伏产业高水平、高起点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光伏产业;紧紧抓住硅衬底LED独有的专利技术,重点支持硅衬底芯片产业化,大力发展LED中下游应用技术和产品,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积极打造南昌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加强与中航集团公司合作,积极推进大飞机项目,精心打造商用大飞机主力生产基地和国际航空转包生产基地,培育壮大航空产业。
  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3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40.1%,同比增长21.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8.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8.2亿元,占全省收入比重46.2%,同比增长41.1%,贡献率达45.8%;上缴利税总额679.98亿元,占全省利税比重37.5%,同比增长25.6%,贡献率27.6%。
  作为江西省传统优势产业,有色、钢铁、食品、纺织、建材等五大产业是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江西省在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集约发展为重点,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得五大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部分产业在全国同行业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8.8%。其中有色产业超4000亿元,钢铁、食品、纺织产业超千亿元,建材产业今年也可望突破千亿元大关(相比之下,2002年江西省过千亿元产业还是空白)。
  二是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三是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如,江铜集团拥有中国铜工业惟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钢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31%提高到71%,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26%提高到48%,炼焦、高炉炼铁等9项技术指标列全国第一位。高等级水泥比重进一步提高,42.5等级及以上水泥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复合材料占建材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玻璃纤维纱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08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8.9%;江西富利高陶瓷公司研发的120×60cm陶瓷薄板成功投产实现了我省高端建筑陶瓷产品零的突破。
  四是靠大联强成效明显,龙头企业竞争力切实增强。如,江铜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铜冶炼企业,也是江西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工业企业,其生产工艺装备、品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五是节能降耗顺利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记者手记
  迎难而上保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速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10.9亿元,比2002年增加3548.2亿元,增长9.8倍,年均增速1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6.8亿元,比2002年增加17323.6亿元,增长15.2倍;上缴利税总额1814.7亿元,比2002年增加1705.2亿元,增长15.6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新高,达292.21%,比2002年提高200.7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7%,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
  这十年来,江西发展工业的基本经验是: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稳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并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江西省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江西省工业三年强攻收官决战之年。这一年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但江西省迎难而上,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力争1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0亿元,力争增长35%;利税总额达到2300亿元,力争增长30%。全省工业投资达到6000亿元,力争增长20%以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江西省工业战线正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不下滑;确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松劲;确保工业三年强攻的力度不减弱。

专家点评
  强攻工业进位赶超

          王小永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是江西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的重要时期。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促进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围绕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了两轮工业“三年强攻”。
  工业强攻,引进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每年引进了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并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十一五”以来,全省工业完成投资年均增幅达30%以上,建成投产工业项目13000多个,是江西省工业发展史上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成为工业发展和进位赶超的坚实后劲。
  工业强攻,加快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机制体制改革和靠大联强等,激发了企业活力,加快了企业发展,增强了企业实力。2011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3户,比2007年增加7户,其中,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达到1345.2亿元,是中国铜工业和江西省首家主营收入过千亿元企业,并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78位;新余钢铁集团公司、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和300亿元,成为工业发展和进位赶超的重要支撑。相比之下,2002年江西省过千亿元产业还是空白。
  工业强攻,促使一批优势产业的迅速崛起。传统优势产业在技术进步中优化升级,先后涌现了有色、钢铁、食品、石化、纺织等过千亿元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铜精深加工、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超常规发展中加快壮大,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1%,比2009年提高1.4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发展和进位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工业强攻,大大增强了工业园区的竞争实力。把园区作为工业强攻的重要依托和主战场,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7%和73.2%;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园区达46个,比2007年增加36个;一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异军突起,提高了集约化水平、增强了综合竞争实力,成为工业发展和进位赶超的重要动力。
  两轮工业强攻,加快了工业总量的壮大和运行质量的改善。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比2007年增长1.15倍、1.96倍和1.99倍,年均增速达到24.9%、31.2%和31.4%,增速居全国前列;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2.8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2%,分别比2007年提高产量77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
  2012年是江西第二轮工业“三年强攻”的收官之年,预计工业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后,工业总量将在第一轮“三年强攻”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实现五年翻两番,在加快工业强省建设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作者是江西省工信委综合处处长
             (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金国军 采写)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 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 关于做好2025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