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国际 >> 正文

基于生产力理念的世界金融危机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2/11/09  来源:科技网  作者:Guo   浏览:

       摘 要:文章认为,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而提高,违背生产力发展根本宗旨,以及生产力过剩,是引发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两个深层次根本原因。文章指出,回归生产力发展根本宗旨和根据当前实际需要而“绿色”地适度发展生产力,是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绿色生产力 金融危机 原因 对策 

    关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爆发于2008年8月的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走出困境的对策措施,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纷纷从金融管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社会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了探究。而本文将试图以生产力理念,对其深层次根源及出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原因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违背生产力发展根本目的、生产力过剩,是造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两个深层次根本原因。
    (一)违背生产力发展根本宗旨引发金融危机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开展生产力运动、促进生产力提升。全世界的总体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提高。
    当今国际现代生产力观点认为:生产力是通过人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设备、原材料、能源、资金、中介服务等可用资源的最佳组合,使社会能够创造增加值的一个关键要素。生产力提升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终极目标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提升的成果必须由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公正地分享,否则就不可能有持续的生产力提升。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力提升必须使企业增强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资本形成能力、提高投资回报率;对于雇员来说,生产力提升必须使员工增加收入、就业更安全、工作环境改善和个人得到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生产力提升必须使消费者获得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生产力提升意味着可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矛盾;对于政府来说,生产力提升意味着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和更有效地实施各种发展计划[1]。
    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生产的增加必然有更高的商品与服务需求与之相匹配;而需求提高的主要来源是实际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即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是商品与服务供需平衡。如果供大于求,必然造成失业;如果求大于供,则发生通货膨胀【2】。在正常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确保需求随供应增加而成比例地提高,这就意味着实际收入必须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提高。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许多国家为了促使需求(购买力)随之提高,采取降低利率、促进花钱而抑制提高实际收入的方法。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实际收入不增反降,而通过鼓励借贷来提高需求和购买力。按2008年的价格计算,每小时工资在1969年达到最高峰的10美元,而现在则低于7美元【2】。经过日积月累,工资—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供过于求,造成失业率提高,造成实际收入、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减小,造成借贷时的预期偿还能力减小或丧失,从而引发次贷危机。另据加拿大生活标准研究中心(CSLS)最新资料,从1980年到2005年,加拿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而加拿大工人的实际收入则没有提高【3】。因此,生产力增长而实际收入没有随之增长这一违背生产力发展根本宗旨的现象,就成了引起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生产力过剩引发金融危机
    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尤其是近20多年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来,对于信息技术的巨大投资以及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提升。美国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2007年发布的《数字繁荣:解读信息技术革命的经济效益》报告,将信息技术形容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动力”。报告指出,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是其他投资的3-5倍;信息技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最明显例子是美国,1995年至今,美国生产力的提升有2/3依赖于信息技术;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惠于信息技术,例如中国的信息技术应用让当地工厂的生产力提升了38%[4]。另据国际劳工组织(ILO)资料,1995-2000年美国生产力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2000-2003年提高到3.8%,尤其是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达到创纪录的4.3%和4.5%。对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投资力度加大,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增长加速的推动力[5]。另一方面,由于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盲目地改进技术、采用最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也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即供应)的极大增长[6]。两方面的叠加作用,更加造成了生产力的过剩,造成商品过剩、造成供过于求,进而造成失业率提高、实际收入减少,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二、 出路探讨
    这次金融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市场震荡,需要全球采取协调的行动和务实创新、影响深远的解决方案来应对。从各方面发表的观点来看,都涉及了生产力促进的问题。对此,本文将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回归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宗旨
    如前所述,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提升成果必须在社会各利益相关者中公平、公正地分配。1955年日本生产力中心成立时就明确提出(至今仍在遵循)三大指导原则:生产力提升应该有利于增加就业;劳资双方必须合作,致力于生产力提升;资方、劳方和社会公众必须公平公正地分享生产力成果。1984年国际劳工组织也曾指出,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生产力提升必须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如果没有这个首要条件,就没有长期的生产力提升[1]。1969年以来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成倍增长而员工的实际收入不升反降、酿成如今金融危机的事实,活生生地印证了这一原则的不可违背性。
    因此,笔者认为,宏观上,国家应积极开展生产力运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生产力理念,浓厚生产力氛围,特别是要让企业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认识到不仅要享受生产力提升带来的好处,也要为此支付相应的成本(尤其是让员工分享生产力提升成果),同时国家应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和确保企业必须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而提高员工薪酬、增加员工实际收入。微观上,企业应建立随企业生产力提升、生产发展而不断提高员工薪酬机制。
    (二)“绿色”地持续发展生产力
    响应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关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倡议,1994年亚洲生产力组织(APO)提出“绿色生产力”概念。这是一种要同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环境绩效,实现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从而持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策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经济,也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保护环境[7]。这是一种针对以往为发展经济而过度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提出的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发展新理念。
    映射到“生产力过剩”问题上,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绿色生产力”的理念,“绿色”地发展生产力。就是根据当前人类的实际需要(或适当预备一定的超前量)而提升生产力、扩张生产规模、发展经济,而不是尽现有技术上、资源上以及其他方面上的一切可能,无限制地提升、扩张和发展。也就是既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又不造成生产力过剩浪费。这样发展的生产力也可视为“绿色生产力”。同样,要这样做,需要全球、全社会达成共识,共同行动,需要国家政策法规进行引导和规范。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