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以来,福建省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2600亿元上升到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4%。产业增加值从830亿元增长到近2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从9.4% 提升到11%。
党的十七大以来,福建省信息产业立足于产业传统优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领信息产业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5年间,福建省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2600亿元上升到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4%。产业增加值从830亿元增长到近2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从9.4%提升到11%。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从1930亿元上升到3300亿元,年均增长11.3%;软件业销售收入从220亿元上升到807亿元,年均增长40%,今年可超过1000亿元。信息产业发展对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日趋明显,新型平板显示、LED、太阳能光伏、动漫游戏、集成电路设计等新兴产业逐渐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服务外包等新业态初露端倪。据初步统计,全省信息产业细分领域已经有30多种产品技术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及全球领先地位。
发展之源:理念新跨越
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更多地承担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倍增器”的角色。
理念决定方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更多地承担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倍增器”的角色。福建信息产业在“创先争优、先行先试”的思想指导下,强化“信息产业可以而且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同样重要”、“像抓重工业一样抓信息服务业”等发展理念,逐步构建起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
为把握产业发展脉络,福建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始终坚持以贴近福建省省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百姓和服务对象关心的事为工作定位,在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管、服务的同时,转变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着重抓好其他部门做不了、没有做也做不好的事;重点抓市场、企业不能为,应当由政府部门承担或推进的事;着力抓能推动全行业发展的大事、实事,在“创先争优”上下足工夫。
以5年为期限,福建在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透彻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项目、品牌双带动,实施产业链推进,谋划发展运作措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进信息产业由单一的制造业到硬件制造、软件生产、信息化应用与信息服务主业并举的现代信息产业。
“3618”工程是“十一五”期间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着力建设移动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数字视听3大产业链;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化、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新型元器件、信息产品公共配套6个产业专项;形成一个与信息产业强省建设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投融资体系、科研开发、人才培训、公共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体系;推进8个国家级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研发和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万千百”发展规划是“十二五”福建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以“需求主导、优化布局、深化应用、集群发展”为方针,争取到2015年实现万亿元产业规模,全力建设6个千亿元级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25家以上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完善19个有一定优势和体现福建特色的信息产业园区,并着力抓好150个重大建设项目,继续保持全省主导产业地位。
发展之法:政策新跨越
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突出扶持重点,打造一个较全面的激励和优惠政策体系。
政策体现抓手。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突出扶持重点,打造一个较全面的激励和优惠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意见、推动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多份有着较高含金量的产业发展政策举措。
《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在福建“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政策中尤具代表性。意见在专项发展资金统筹、人才引进培养、重点企业扶持、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扶持举措,成为福建省对产业扶持政策中从未有过的创新。24家年度软件骨干企业评选,并对其中10家请省政府给予当年新增税收省内留成部分等额财政奖励政策;30名软件杰出人才评选,并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人才大会上隆重表彰,这些举措均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
进入“十二五”以来,针对国内外产业环境形势,福建省又结合本省实际,及时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信息产业小型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从项目带动、企业扶持培育、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成为福建近几年来扶持力度最大的信息产业发展综合政策,为推动产业强劲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发展之本:优势新跨越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延伸壮大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集聚创新资源,确立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优势。
优势方能制胜。福建信息产业在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推进区域协作配套,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延伸壮大产业链,打造区域品牌,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优势,在竞争中实现发展。
培养集群优势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建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园区为主体、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马尾园区为主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以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厦门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为主,辐射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地市的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主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步推动的则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福大自动化、星网锐捷、新大陆、国脉科技、联迪商用、三安光电、东南融通等一批福建省骨干企业开始进入“国家队”行列;显示器、触摸屏模组、卫星电视接收机、机顶盒等23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5位;30多种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技术水平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位或世界领先。专网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蓝宝石衬底、二维码芯片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示范项目突破带来信息技术应用又一新优势。福建信息产业着力于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信息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渗透能力。物联网“129工程”建设带来新应用拓展,全省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企业已超过150家,物联网应用服务于全省3000多家单位,在能源、企业销售环节、楼宇智慧节能、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禽类农产品溯源等领域的应用在全国率先实现。云计算应用项目在企业信息化和民生领域推进,已形成一批在云计算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服务等领域国内领先、产值超亿元的应用类云计算企业。厦门三网融合试点中,在全国率先出台“光纤入户”建设规范。企业信息化推进方式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由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搭台、信息化服务商加盟的综合性平台运作模式,率先开展企业CIO制度建设,率先构建企业信息化咨询体系,为全省百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化公共咨询服务。(来源:中国电子报11-13 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