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融资饥渴症”何来?

发布时间:2012/11/23  来源:东南网  作者:Lu2011   浏览:

形色不一(甚至违规)的融资方式,之所以为地方政府广泛采用,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日益失衡的财政收支、难以遏制的行政性投资冲动、以及传统融资方式遭受抑制。

在银行信贷对地方融资平台逐渐收紧之后,地方政府正尝试其他融资方式,以解其融资饥渴——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安徽淮南潘集区正探索以区工会为代持投资人的“基建投资基金”,该基金规模为4亿元、一期为2亿元,期限为2年、预期年收益率为8%。

这个明确列入到当地财政预算的基金,其诞生堪称“怪胎”:一来如果作为信托基金,可代持投资人区工会却不具备金融业务资质,二来如果作为PE基金,但却明显违反PE基金不得承诺固定回报的规定。

其实,潘集式的“基建投资基金”,并非安徽淮南所特有,与该基金仅向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募集资金相比,江苏如皋开发区早于去年10月即爆出向民间高息借贷的闹剧。

如果说,上述融资方式有明显的违规之嫌,那么,貌似合规的政信合作、城投债等融资方式,则更为地方政府所推崇,且其融资额度和范围更具普遍性。以今年前三季度为例,信托公司发行的政信合作余额高达近40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高达40%;而去年发行频频遭冷的城投债,今年前三季度却已有393只挂牌发行,筹资规模高达4686亿元,另据市场预测,第四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更将高达2000亿元。

形色不一(甚至违规)的融资方式,之所以为地方政府广泛采用,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日益失衡的财政收支、难以遏制的行政性投资冲动、以及传统融资方式遭受抑制。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失衡,其兆始上一轮(2008年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刺激,由此形成了高达10.7万亿(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债务。而在已有高额债务的基础上,近两年因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更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今年1-10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减少高达40%,而这对于历来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必然会造成前债未清、入不敷出的局面。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则是历来有之。在GDP为导向的政绩观之下,行政性主导投资必然难以遏制。而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行政性主导投资更往往被冠以“经济维稳”的高帽——在今年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之下,新一轮地方版的“4万亿”刺激计划,已然全面推出。

而传统融资方式遭受抑制,一是因为地方政府高达10.7万亿的已有债务,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风险,二是因为以土地等资产作为担保物的传统贷款融资方式,已经面临可出让土地大幅减少的现状。正是基于这两大原因,国务院早于2010年5月即召开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必须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与此同时,去年10月启动的地方自行发债试点,亦在今年的预算法修正案二审稿中被叫停。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失衡,需要通过融资以维持表面的财务平衡,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更需要通过融资解决资金缺口,这二者构成了地方政府“融资饥渴症”的主要病因。而在这二者之下,传统融资方式遭受抑制,则必然会产生当下地方政府花样百出、乃至违规不止的融资方式。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