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电荒”便不止一次地成为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一方面固然有中国能源体制中“煤电”矛盾和今年以来部分地区高耗能产业重现抬头之势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则更加凸显中国在未来5年节能减排的紧迫性。近几年来,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被重点强调,在相关文件和要求中“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是两个仅次于“改善民生”的大篇章。
|
主管部门对此明确表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应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节能减排正是中国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现在,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目前已经过去一半,中国向来重视“开局之年”,今年乃至今后数年中国的节能减排形势引人关注。 今年第一季度末,相关部门已经先后公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主要目标。其中,工业行业管理部门明确提出,201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与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相比,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其中,业界最为看重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高于《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相关部门随后也公布了今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其中单位GDP能耗目标要比上年下降3.5%,而万元(人民币)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7%。这些目标同样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70%左右,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就看工业节能的情况。这其中,除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外,能源产业本身也是能源消费大户。为加快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按照方案,为保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际效果,奖励资金与节能量挂钩,对于符合“改造主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运行时间3年以上”、“节能量在5000吨(含)标准煤以上”等条件的项目,东部地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项目完工后实现的年节能量按24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中西部地区按30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