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年产值才三四千万元,还能攀上巨人的肩膀。”今年6月,第十届“6·18”期间,金牛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吉荣在送航天科工旗下海鹰集团客人到机场时,激动地说。
“没想到,这么多科技大腕能成为我们民营中小企业的座上宾。”今年11月,第九届中国高交会期间,福建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通信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吸引了普天集团等科技型央企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20多名顶尖专家的关注,光微公司负责人很是惊喜。
“我省与央企科技合作渐入佳境。”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绿色高端推动增量优化
“三维”对接,是福建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着力之举,“三维”对接措施有力、成果喜人。
今年初,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省加大“三维”推进力度,开展重点产业梳理,抓龙头、铸链条,加快对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建立和完善项目分级分部门跟踪协调机制,促进项目落地投产。
至11月底,全省纳入“三维”项目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共2950项,总投资约3.65万亿元。已有1620项开工或动工建设,开(动)工率达55%,其中投产396项。
数据表明,“三维”项目成为今年我省稳增长的重要支撑。1-11月,共完成投资2456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21.8%。
“三维”对接也成为转方式的有力推手。“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年,我省与17家央企签署合作协议,为历年最多,协议总投资超过3700亿元。高科技央企纷纷入闽,投资领域从最初的重化、能源和基础设施,加速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一批重大高技术项目落地。中国普天集团与国脉科技拟共同投资30亿元,在福州建设普天国脉南方产业基地;大唐电信集团与飞毛腿公司对接可应用于下一代移动网络的电源新产品项目,拟在福州设立区域总部。
央企还与我省合作设立了一批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航天科技集团与华侨大学共建智慧城市研发实验室,进行北斗导航应用、地理位置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国医药集团与厦门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分别签约,共同研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药医工总院与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打造东南地区一流的系统药物研发平台……
此外,继航天科工集团参与主办第十届“6·18”后,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国电子已明确明年起参与主办“6·18”。
“央企对接,既要大,更要‘高’。”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对接央企,不仅注重龙头大项目,更注重高科技项目。
同时,民企、外企对接项目也呈绿色、高端之势。
9月22日,中国呼叫行业地标——东部呼叫中心中国·声立方产业综合体项目在宁德开工。该项目投资约40亿元,规划建设迄今为止规模最全、运营理念最先进的呼叫中心基地,建成后年营业收入将达15亿元以上,提供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这一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朝阳产业,将成为宁德现代高端服务业的新起点。
10月,省政府与戴尔公司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厦门签字,这是我省首次与世界500强企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合作意向包括建设平潭智慧岛项目、厦门海西云平台项目、海峡西岸金融外包中心以及戴尔福建产品增加欧美市场出口。同日,戴尔中国客户中心的台式机首次出口欧美。戴尔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杰夫·克拉克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以厦门为基地,扎根中国,服务全球。
今年“9·8”投洽会首日,福建省团签约总投资近百亿美元的39个外资大项目,主要投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省经贸委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对接的总投资6642亿元的1006个民企合同项目中,服务业项目投资占了近一半。
“三维”大项目,推动我省在壮大总量中优化增量。
机遇平台拓展作为空间
11月初,省政府与航天科技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到两月,中航科技专家组便来闽与泉州微波通信行业对接,领衔的是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顾问组组长黄春平。
光微电子等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微型化微波通信技术及核心设备开发等项目和技术,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吸引了专家组的目光。专家表示,将推介泉州微波通信行业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协助解决配套软件等科技难题,并建立常态对接机制。
光微电子相关负责人说:“有了专家支持,我们针对单项、专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研发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随着“三维”对接的推进,大项目接连涌入,民营经济如何探寻更好更快发展之路?
先看一组来自省统计局的数字。
前三季度,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3726.5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4%,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7.1%,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1至11月,全省民间投资5777.2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51.2%,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3.1%。
数字表明,今年初以来,福建民营经济保持上扬势头,而且借助“三维”对接,拓展了全新的作为空间,加快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
7月,长乐恒申集团的一个举动引发业界关注——与荷兰DSM公司签订合同,引进己内酰胺技术,投资25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的世界级己内酰胺项目。作为目前锦纶产品的全球老大,为何还要进军上游?董事长陈建龙说,未来我国锦纶需求将占全球一半左右,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上游主要原材料己内酰胺长期依靠进口。DSM是世界上已内酰胺技术最好的公司之一。项目投产后,恒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锦纶丝原料基地,拥有市场话语权。
依托落地投产的“三维”大项目,一批民企迅速成为壮大产业集群、填补产业链条的先锋。
围绕海西重汽年产20万辆商用车项目,三明去年签下总投资79.5亿元的永安汽车产业链项目。目前,中科动力(福建)有限公司的汽车座椅产品,上工机械制造(三明)有限公司的传动轴、消声器,已为海西重汽供货,还有2家企业投产,一家开建,一家立项。
民营经济放手作为,得益于政府顺势有为。
年初,省政府相继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从项目核准权限、土地配套扶持、加大金融扶持等方面,鼓励民企做大做强;
11月,省发展改革委按照产业发展方向,面向社会一次性推介474个民间投资项目,合计总投资4140.72亿元,并首次推出城际铁路、通用机场和港口作业区整体开发项目,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
临近岁末,利好再传。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泉州市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推动泉州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全面改善……
新的一年,“三维”对接将如何持续发力?
“要加快从做大规模总量,转向质的提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认为,“明年,古雷石化、福清核电等一批大项目投产,将出现大的产能释放,如何在产业链中进行有效衔接,并优化大项目空间布局,是个重要课题。”
省发展改革委“三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三维”项目落地,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多个专场对接会和央企对接活动,特别要着眼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和上下游配套,重点对接117家央企、民企500强、世界500强,策划生成对接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