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多天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其中,北京全市有6个评估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上表示,这次北京出现的阴霾天气不亚于伦敦烟雾事件,我国对PM2.5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实施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未来几年节能服务产业将成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
寻求新领域 拓展节能空间
“如果按照目前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增速,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52亿吨标准煤,届时环境将难以承受。”戴彦德表示,要避免这一问题,就应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至少要创造8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空间。
而这8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空间开拓未来将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去获取。作为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业在“十一五”期间为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
在此次峰会上,相关专家特别提出,随着工业节能改造的完成,未来节能减排空间的拓展还需放在建筑、交通等相关需要节能改造的领域。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陈作涛在媒体记者见面会上就表示,未来将进军建筑节能领域。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四大节能产业中,建筑节能被视为热度最高的领域,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国家更是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推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率的要求;三是推广高性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四是推进农村节能住宅建设。
据统计,我国既有建筑达400亿平方米,却仅有1%为节能建筑。目前,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了27%,正逐渐接近三成。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提高楼宇的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
政策、市场双利好
近年来,节能减排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对政策、市场双利好的最好证明。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戴彦德认为,此次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更是从执政思路上确立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地位,从而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自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技术扶持政策,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工作进程。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吴道洪表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据悉,2012年,国家继续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工业、建筑、交通等一系列行业节能减排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为节能服务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2012年,国家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开始贯彻落实,财政奖励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给节能服务公司锦上添花,合同能源管理从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的推广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资本由全面关注到真正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股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认可和接受,随着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各个银行纷纷行动起来,开发了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发的新兴金融产品,使得节能服务公司打破资金瓶颈成为可能,基金、风投、租赁、担保、债券,各类社会资金形式大举进入节能服务产业,让节能服务这一新兴产业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