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说公司,论公司,大话公司,今天谁来说?经济之声评论员杨春阳今天带来:最大贸易国面临的新挑战。
杨春阳:在春节长假中,许多重要的公司新闻和财经事件让人必须关注和思考。其中,美国和日本的财经媒体分别报道,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12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为3.82万亿美元,中国为3.87万亿美元,略高于美国。国际财经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成为最大贸易国是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标志,它反映出全球经济未来的一种新趋势。
从目前来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后,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中国公司都将会面临更多的新挑战,当然也会迎来新的机遇。两天前,美国国务院以“ 违反防止武器扩散机制”为由,单方面制裁五家中国公司。美国屡屡以安全等由头,针对中国公司设置种种贸易壁垒,这既反映了两国公司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反映出两个经济大国经济行为背后的其他因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后,这些新的挑战将会更多地呈现在面前,我们必须思考有效的应对之策。
另外在昨天,尼克森公司表示,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已经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出资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的交易,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已经获得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审批。并购已经成为中国公司走向全球,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难得机遇。美国政府机构针对中国公司的这种有区别的举措看,中美两国之间经济既有相互对立,更多又相互依赖的现实,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中同样存在,包括哪些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的国家,只是表现程度不同。它反映出当前以及未来,中国公司所面临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会越来越复杂,互利、互补、相互激烈竞争必然是一种常态。
我看到最近英国《金融时报》登载的一篇分析文章“德国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动荡?”,这篇文章提到,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暴跌重创德国工业,但德国大多数公司的处境仍然优于全球同行业公司。遭受创纪录亏损的钢铁厂商蒂森克虏伯面对市场冲击,按照政府的补贴计划缩短约2100名员工的工时,以控制损失。它的首席执行官说:“一边扩大产能一边亏损,是没有道理的”。 这对于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拓展中国公司应对挑战是很有启发的。
目前,全球经济对中国的新挑战不仅来自外部世界,还来自于国内,国内的公司和普通群众感受更为强烈。比如现在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产能过剩、特别是低端产品过剩突出、负担过重的形势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改变,对中国尤为迫切。过去亿万中国廉价劳动力所支撑的中国制造,既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福利,也为中国公司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在当前劳动成本上升、产品过剩的背景下,作为最大贸易国,中国的制造、中国的出口产品都在升级、转型,如何在新的、差异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形成中国的独特优势,这个关口中国必须闯过去。
全球最大贸易国,还需要密切监视供应链,尤其是银行和供应商等合作伙伴。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矿产品进口大国、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更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国际市场的变化和风险,比如汇率变化、价格风险等,对中国经济内部的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所以,德国公司有效的做法是:大幅度削减成本,加强短期规划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用工和生产流程方面实现更强的灵活性,避免零配件和制成品的库存积压……。德国公司的做法和思路,对中国公司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没有启动。只要宏观大思路无偏差,公司的微观经济环节措施到位,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必将是中国经济一个新的起点。
(中国广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