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骤起,高下已显。
11.8%,只是一个事关各方面子的暂时妥协。毕竟,既要给老大们面子,也要一个台阶下,同时还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诚意”。而悬在中国光伏制造业头上的贸易战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不会那么轻易被移除。除了即将接连而至的反补贴初裁外,如果两个月内双方无法达成和解,平均高达47.6%的反倾销税,依然会实施。
如果真走到那一步,全球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都将因此蒙上一层浓重的阴霾;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利益,也将会由此受到伤害,无论中国企业还是欧洲企业,概莫能外。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共同利益基础,双反中的双方,或许还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不过,虽然事态尚有回旋的余地,前景恐怕却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乐观。
按照欧洲人的说法,事情演变至今,还不过就是一个“程序”而已。也就是说,尽管遭遇各方压力,尽管也有妥协,但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议案,仍然在其法律和规则的框架下正常地往前推进。
这情形,一如一个典型的有罪推定案件,中国光伏产品甚至已经失去了“无罪辩护”的权利,仅余下“判罚多少可以接受”的境地。
中国企业为何总是如此被动——美国双反时如此,经历了美国双反并拥有充分应对时间的欧盟双反依然?
不少人认为,这是政府的失职与失策。其实,仅就这场中欧有史以来最大案值的贸易纠纷而言,中国政府当下的表现,不仅可圈可点,颇具后发制人的策略,且仍在不断发力。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如今的缓冲局面。
而对手方面,除了欧盟贸易委员、相关行业组织以及企业在前面冲锋外,欧盟各国政府及政要,都甚少为此露面。当然,有些“表演”除外。
如果仅仅从商战水准的角度来说,不管是那位拥有“两座欧洲城堡”的SolarWorldAG的老板,还是相关的欧洲行业机构,至今的表现,都有值得中国企业及行业组织学习的地方。
差距首先表现在理性应对的层面。抗议也好,示威游行也罢,这类过于情绪化的表达,对于涉及面如此广泛的商战,究竟有何意义,恐怕组织者和参与者们也不得而知。而最有可能让SolarWorldAG的老板困惑的逻辑是:我有两座城堡,关光伏贸易什么事儿?
相比而言,倒是这个SolarWorldAG,仅凭一己之力,就成功挑动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不仅如此,又再次挑动欧盟与中国拉开了有可能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大幕。
说到底,贸易战的根本是因为利益,不过就是个生意。既然是生意,那就要按生意的规则来玩,就要从规则的角度去据理力争——该联合利益相关方,则联合起来;该游说相关议事机构,则组织去游说;该利用法律规则,则拿起法律武器;等等。
不懂规则不要紧,也不丢人,可以学,但别动辄就把政府扯进来兜底,要学学国际象棋的思维,别轻易把“王”亮出来,“王”一旦出面,就没有退路了。
与欧盟平价光伏联盟的合作,是至今中国光伏业表现出来的一个亮点,但仍需加强和深入,同时还需要更广泛联合其他利益相关方。其实,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联合体,欧盟内部利益结构十分复杂,可资利用的“同盟军”很多,包括企业、社团、媒体、智库等。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融入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已经十多个年头了,也已在众多海外贸易纠纷中取得过胜利,但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在与包括企业、协会、政府、律师等相关利益方密切配合的前提下。
中国光伏制造要想赢得中欧贸易纠纷的胜利——或者说“双赢”,则国内的企业、行业组织乃至媒体,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成见、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合纵连横而动。如果美国市场双反没有能够让我们汲取教训,但愿此次欧盟双反可以。
只有承认不足,才有可能成长。而向对手学习,则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