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电机电器网 >> 行业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2012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创新高

发布时间:2013/08/09  来源:中新网  作者:Lu2011   浏览:

原标题:美2012年清洁能源发电量创新高

近日美国劳伦斯国家能源实验室(LLNL)公布的最新年度能源报告指出,美国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继续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受政府推动和技术革新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量近年有明显增长。2011年至2012年,美国太阳能发电增长49%,风电增长16%。

LLNL能源分析师A.J. Simon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稳步快速增长同技术创新与政府持续的政策扶持密不可分。“我预计这样的增长会持续一段时间。”

报告称,虽然这一增长引人关注,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美国电力消费中所占比例仍很低,2012年仅为2%左右,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12年丹麦和西班牙风电在电力消费中所占比例均超过30%。

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美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页岩气开发的持续火爆吸引了大部分的能源投资。虽然水力压裂法一直存在争议,但页岩气开发在美国的脚步势不可挡。

Simon表示,页岩气成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其经济性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无法比拟的。这也为美国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不过Simon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在美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潜力十足。

LLNL风机技术创新部门负责人Jason Cotrell表示:“风电的成本正在不断下降,风机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是好现象,将推动美国风电产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Jason Cotrell称,近来风机技术的革新开始关注风电塔,他们希望能够提高风电塔的质量,使其在海拔更高、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正常运作。“提高风电塔的质量能够让风电开发商开拓更多市场,他们可以到更加偏远的地区进行项目开发,尤其是那些风力条件优厚但风电塔难以竖立的地区。”

Cotrell表示,她坚信风电有在未来美国能源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潜力,美国正在从风电开发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好处。

LLNL报告认为,与风电相比,虽然技术革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太阳能市场的发展,但更为关键的因素是近年来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供应过剩。太阳能产业协会副主席Tom Kimbis表示,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都将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可再生能源产业上,纷纷推出了强力的刺激政策,太阳能电池板市场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Tom Kimbis认为,对美国太阳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来说,价格将是比技术更为关键的因素。 “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关注效率提升已经有许多年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的电池板效率比过去提高了20%。但这并不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们现在更关心的是价格,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才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的刺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能否降低,这已经是业内公认的事实。Kimbis认为,在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保障政策扶持将令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持续降低,并创造更多新纪录。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最新可再生能源市场中期报告称,得益于中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增长40%。

报告指出,由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到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重有望从2011年的20%左右增加到近25%。2016年,可再生能源将一举超过天然气,甚至超过核能的两倍。该机构总干事玛丽亚·范德胡芬指出:“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IEA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法规是否能够刺激其增长,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阻碍这个行业的投资和发展。报告还指出,由于欧洲经济危机和消费下滑,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 2012年下降了12%。IEA可再生能源部门负责人保罗·弗兰克尔表示,美国“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风能。但美国政府日前新推出一个气候变化倡议,旨在削减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这将有助于推动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记者 王晓苏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双创政策】重磅解读!工信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 : 关于新一轮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实施期初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协会主办 @版权所有 2010-2013
电话:0591-63216616 15715901366 E-mail:fmeeia@qq.com 传真:0591-62712886
闽ICP备102063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