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改善工艺流程、提升品牌形象
工业设计 企业利器
(本报记者谢贤伟王永珍) 22日-25日,第三届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在亚洲专门面向苹果系统平台的行业博览会。会上,专注工业设计10年的厦门拙雅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为iPhone5量身设计、内嵌蓝牙耳机和锂电池的手机壳产品。
早在2004年,iPhone4上市,拙雅就同步推出厚度仅5毫米的全球最薄蓝牙耳机,被苹果指定为耳机配件,在北美的苹果专卖店售价高达129.95美元。这,正是工业设计给企业带来的厚利。
自觉追求
工业设计产生的附加值到底有多高?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体会最深的企业之一。
这曾是一家专门为宜家等国际大型家居连锁卖场代工的钟表生产企业。“长期与国际巨头合作,让我们接触了国际最前沿的设计。”副董事长蒋维说,公司导入自主设计后,企业迅速实现年产值从数百万元到上亿元的突破。
像瑞达一样,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工业设计是推动制造业转型
升级、迈向“智造”的支点。因此,工业设计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的自觉追求。
“工业设计这条路,企业一定要走,绕不开、跳不过。”亚洲最大的卫浴企业——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祝传宝说。
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卫浴工业设计中心,路达组建了欧洲、北美和国内等三大设计团队,深入调研市场及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设计。它已建立起一套从产品材料研究到款式设计、功能开发的全流程工业设计体系,每年设计推出的新产品超过1300件,累计获国内外专利127项。
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同样少不了工业设计。
泉州嘉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获捷豹、路虎、沃尔沃等授权生产仿真儿童车的企业。但董事长许清海一度纠结,“产品出来了,形象设计却很土,跟不上国际潮流”。
前不久,嘉利与美国一家设计工作室合作,费用1000美元,两天半就产生一份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当下,尝到甜头的许清海正与广州美术学院洽谈合作事宜,以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
外脑助力
美的70%的设计外包,万家乐则是全部设计在外……在工业设计上,制造业企业自力更生的同时,也要借助外脑,这就为专业的设计公司创造了市场空间。
近年来,全省工业设计咨询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40家左右。它们提供设计服务的主要领域,与我省制造业的产业特征较为契合。
“立足产业,设计机构一定大有可为。”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迪特工业设计公司董事长杨学太说。
迪特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让浔兴拉链实现了高点起跳。
浔兴是全球第二大拉链生产商,但与全球第一的日本YKK存在较大差距。自2007年起,迪特联合浔兴对拉链产品进行流行趋势预测和发布,并通过工业设计,强化产品的个性差异,提高时尚指数,提升市场竞争力。由此,浔兴成功从日本
YKK手中抢下约5%的市场份额,每年新增8000多万元订单。
针对优势产业集群,迪特还拓展上下游企业的设计合作空间,提供产业链一站式设计服务。
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迪特通过与产业链中面料、拉链、纽扣、鞋帽等规模以上企业合作,整合全球时尚流行趋势,为100多个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进行一站式设计。“既为企业节省了设计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让整体设计风格更加协调、统一。”杨学太说。
基地带动
为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工业设计水平,2011年12月,在省经贸委牵头下,我省成立了工业设计与服务制造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基地以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为依托,联合省内高校相关学科和企业的科技力量组建,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为设计公司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
具体来说,基地的主要任务有: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承接企业委托的技术难题,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业设计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攻关任务;收集整理国内外技术,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动态,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等。
成立一年多来,基地服务过的制造业企业已超过20家。去年,10家企业借助基地的工业设计服务,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工艺流程改造完善,仅此新增产值合计达千万元以上。
“例如,针对厦工、晋江佶龙等机械装备企业,我们重点对产品进行家族式造型设计开发,通过对产品形象识别性的研究,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基地执行主任林敬亭说。
林敬亭透露,在为某个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同时,基地更希望从中摸索出适合于整个行业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以帮助更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基地也可借此实现自我运营、自我生长,带动设计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