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透露,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下放权限。对于水、电、油、气等领域价格的改革问题,则要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连维良指出,《决定》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作为国务院承担宏观调控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部门,国家发改委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落实好“三个一律”,即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二是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对于需要继续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提高审批效率。原有的项目审批程序应当大大简化,特别是要大幅度取消一些前置性的审批事项,而且要将一些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发改委目前正在进行内部项目审批机制的再造。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准入标准。
连维良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要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因此价格改革应该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改委在推进价格改革上的措施,归纳起来,可以用“减、建、保”三个字概括。所谓“减”,就是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所谓“建”,就是对继续由政府定价的项目,要完善公开透明的定价规则和定价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所谓“保”,就是按照“底线”思维的原则,“保民生、促公平”,在价格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对于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这些领域的价格改革,重点把握好三点:第一,要把价格改革与相应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推进。第二,要区分居民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两个部分,对居民基本需求部分要通过阶梯价格机制来保民生、促公平;对非基本需求部分主要是反映供求关系。第三,要区分增量部分和存量部分。当前资源性产品价格,有些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差价比较大,如果改革一步到位,可能有一个承受能力的问题。所以,对于存量部分,可能要分步到位,但对于增量部分要争取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