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众多城市的角逐中,泉州9次胜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凭的是什么?
五轮驱动 创新有劲
东南网12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王炳川 邱强攀)近日,泉州市再次摘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至此,泉州已9次获得此项荣誉。
这份成绩,是泉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集中发力的结果。
泉州市科技局局长颜志煌说,泉州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政府、民企、虚拟空间、科技金融、国际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加快产业创新转型,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据统计,泉州已培育了311家科技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初以来,受理专利申请15655件,授权专利11084件,分别同比增长45.6%、54.05%,总量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发明专利转化率高达90%。
那么,这五大创新平台究竟如何发力?
政府创新平台
7月,泉州市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签约共建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实现该市国家级科研院所零的突破。日前,联合组织专题调研,梳理出40多项科技创新技术需求。
泉州市率先在全省实施制造业“数控一代”及自动化技术创新,开展技术需求调研,生成具体实施项目上报纳入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计划。
实施137科技创新平台计划,投入36亿多元,征集确定137个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重点项目建设。
4月,泉州市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泉州市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一站通,开展咨询、诊断、培训、评估和专项辅导等,为企业提供升级、转型及转移服务。
建立泉台产业科技交流中心,积极引进台湾精密机械中心、台湾纺织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研发单位,以及台湾交通大学等高校育成中心来泉州设立联合办事处。
民企创新平台
泉州市积极探索民营资本转为创新资本的有效途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联合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投资建设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等10多家新型科研机构,涵盖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物联网、工业设计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提升了企业内生创新动力。
去年以来,泉州全市新建15家院士专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7家。
今年初以来,新增省市科技型备案企业1402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4家。
虚拟空间创新平台
建设全省首个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为支撑的“泉州科技云”创新管理服务平台。
以虚拟组合方式设立海峡(泉州)技术转移中心、泉州智库,集中整合全市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服务、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交易、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推介、科研经费监管、科技资讯服务、科技统计分析等服务功能,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实现科技管理服务一体化,提高政、产、学、研、资、用的协作共享水平。
同时,通过实施泉州科技创新产品应用推广计划,举办科技创新技术产品发布会,帮助企业迅速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科技金融创新平台
创新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致力破解企业科技融资瓶颈。
加大非上市科技型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的支持和推介力度。成功举办10多场“赢在科技·备战新三板”推介会,有60多家企业与券商达成合作意向,10多家企业与券商签约,3家企业完成股改准备挂牌。
建成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推动海峡银行在泉设立科技支行,与兴业银行泉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授信,提供各类融资和服务产品。
创造性地结合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引导民营资本转为战略资本,积极支持红桥、深创投等科技型创投机构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全市数十家企业通过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7亿多元。
国际创新平台
泉州积极规划建设国际创新园,加强与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科技机构在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通过引导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中以微波技术产业合作等措施,吸引国际科技型企业、知名研究机构和团队来泉开展交流合作及项目对接。
推动福诚、七匹狼等与甲骨文公司共建石狮纺织服装创新发展云平台。有效聚合全球纺织服装资源和要素,把设计师、企业、消费者的创新需求融合聚集在平台上,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信息技术、融资服务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持,实现纺织服装创新产业链条的全球化快捷反应和紧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