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蔚为关键。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起点,新作为,全国上下奋力争先。
这一年,“十二五”已过半程,承上启下,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抓当前、谋长远,稳增长、调结构,统筹推进。
这一年,我们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增长有力。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居全国第五、东部11省市第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增加值实现增长;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000亿元,同比增长18%,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第六,较上年提升1位。
转型加快。临港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石化、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延伸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
效益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245点,同比提高11个点;1-11月利润和税金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5和2.8个百分点。
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应对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双重压力,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下出了一盘制胜的好棋。
稳字当头
政策精准到位,措施有力有效
中央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稳字当头,内涵非同一般:
冷静审视,内外形势不容乐观——外观,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艰难曲折,贸易摩擦频发,拓市场、稳出口难上加难;
内照,消费需求增长偏弱,企业投资动力不足,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减弱,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艰难之时见真功。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快速出手,精准发力。
调整着力点,提高针对性,凸显高效力,政策“组合拳”掷地铿锵。
稳增长“6+5”政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9条,开拓市场6条,促进信息消费12条密集出台。
“一业一策”持续铺开,产业发展再添专属“良方”。闽东电机、汽车、船舶、模具等产业政策深化落实,机器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3D打印,太阳能光伏等扶持政策相继推出。
判断准、出手快,政策连击叠加,效应放大。
仅用电政策,省级2.7亿元增产增效奖励资金,拉动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
抓政策,还要抓运行,省委省政府双管齐下、重点突破。
瞄准应急资金保障和开拓市场两大关键问题,工业运行调度目标明晰、招数到位。
建立企业资金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分级管理,鼓励企业自救,加强协调联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启动技改“助保贷”试点,15个项目获得贷款6.4亿元;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一批企业逆势而上,一批企业摆脱困境。
围绕市场开拓,打好保卫战、组织进攻战,促内销、稳外销。省、市领导亲自“坐镇指挥”,专场推介重点产品;鼓励企业抱团出省,引导商业模式变革,激发信息消费潜力。
稳增长的基本面,牢牢攥在手中。工业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四季度增速达两位数;预计完成货运量增速达两位数。经济晴雨表“多云转晴”,稳增长的态势更加巩固。
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存量,做优做强增量
赶超东部人均GDP平均水平,比全国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福建面临加快“赶”和实现“转”的双重任务。
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指出,福建必须保持一个比全国更高一点的发展速度,这个速度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是主战场。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要突破薄弱环节、拉长产业短板,要在追赶中实现提质增效。
狠抓龙头兴产业。统筹龙头项目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优先要素保障,推动产业集聚。漳州古雷石化基地腾龙芳烃、翔鹭石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湄洲湾联合石化脱瓶颈改造顺利完成;省船舶集团厦船重工船坞及配套工程技改、马尾船政装备园区特种船舶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福厦汽车联合发展态势进一步明确;厦钨成功跻身全国六大重点稀土龙头企业集团行列……龙头舞、链条伸、产业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狠抓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业对标与节能降耗、创新驱动、两化深度融合六大专项行动,加快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脉络清晰,指向明确,抓铁有痕。
技术改造,突出存量提升,蓄积后劲。完善“万亿技改项目储备库”,储备投资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348项,推进614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推广典型经验,把推进会开进企业车间;明确突破重点,把分类指导落实到每家企业;投资潜力有效激发,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11月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865亿元,同比增长37.5%,增速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项目对接,突出增量优选,结构优化。民企对接瞄准全国民企500强、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次盛会、常年对接”新格局,抓对接、抓落地、抓开工、抓投产,重提升、强机制、优服务、求实效。三年共对接民企项目3198项,完成投资6386亿元。
新兴产业,突出抢占制高点。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实施71项产业专项,推动178项重点项目,认定185家骨干企业,“9+1城市群”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区域,福、厦、泉三大区域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发展明显提速。
创新驱动,突出发展持续力。联拓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星网锐捷云计算数据中心交换机、龙溪轴承高分子材料……,自主创新产品接二连三; 工业设计大赛、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厦门国际动漫节……前沿创新活动精彩纷呈;功能材料、陶瓷、信息服务……专场对接硕果累累;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引领效果显著。
两化深度融合,突出从“要我融合”到“我要融合”转变。编制两化深度融合五年行动方案,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线下互动体验与线上营销推广无缝衔接。
“赶”与“转”齐头并进,福建工业加快实现“脱胎换骨、机器换工、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对标换能、体制换新”。
奔向绿色
推动能效对标,“兑”出生态效益
全国最绿,我们引以为豪。生态福建,我们求索多年。去年,我们再次领风气之先,提出更高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清新福建,如何更清新?
走生态友好型工业道路是必然选择,更是坚定信念。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在较小排放基数中“抠”出减排指标,工业节能减排向纵深推进。
节能重点工程、节能低碳专项行动、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与此同时,一场重点针对高载能行业的能效对标行动强力推开。
以国标先进值、限定值为依据,率先在水泥、钢铁、合成氨三个行业全部企业和生产线进行能源审计,树立行业标杆。
学标杆、找差距。针对上述三个行业及印染、造纸行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定出台对标工作方案,引导企业主动加压,全面对标,绿色转型。
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奖励、支持重点节能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去年,累计下达奖励资金超亿元,共支持141个项目。
实施差别电价,以鼓励、倒逼为政策导向,以转型、提升为目标指引,推动企业节能改造。
处处立标杆、时时对标杆、人人创标杆,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迸发。
能效对标,“兑”出了生态效益,“省”出了经济效益。全省单位GDP能耗降幅预计超序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腾出更大空间。
2013,回望来路,福建工业和信息化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2014,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百尺竿头,省委省政府再发号令——
直击产业关键症结,制定龙头促进计划,着力抓龙头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更高层次融合发展,增强产业综合实力。
固化政策核心效力,元月1日,省政府稳增长促转型11条、扶持小微企业9条齐发,延续政策“进行时”,扩大政策惠及面,为增长稳基础,为转型添动力。
新的一年,重任在肩。
福建经济和信息化系统正凝聚力量,全力抓龙头、兴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策马扬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