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如何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全国政协委员张世珍最为关心的问题。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张世珍认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仍沿用了传统的政府主导、规模扩张的模式,虽然将新兴产业加快推向高速发展轨道,但其背后也引藏着不利于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几大问题:
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各地过于强调规模制胜的传统发展思路导致企业盲目扩大规模,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创新成效不理想等问题。一些所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是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低附加值端。
重政策扶持,轻市场机制。过度干预为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埋下隐患。一方面,功能性政策缺位导致过度激励,造成盲目扩张,而将技术
创新放在了次要位置。另一方面,政府不能突破底线为企业兜底,市场机制应有的“优胜劣汰”受到严重阻碍。
重生产激励,轻需求牵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初期阶段,政府欲通过扩大供给创造需求,支持政策集中在研发和投资,而市场的启动、优惠价格等需求侧政策还未跟上。在先阶段国外需求骤减的情况下,多余的产能全部积压在国内。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产生排放和污染,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
为此,他建议,应探索适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要加强功能性政策对创新环节的有效引导。二要做好对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评估。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三要坚持供给与消费并重,培育开拓新兴产业内需市场。一方面,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另一方面,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开拓新兴产业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