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贤伟) 核心提示:物流业是否景气,是观察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上月,省经信委、省物流协会首发的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显示,4月该指数为56.5%,说明当前我省物流业整体呈现活跃扩张倾向。同时,物流业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强筋壮骨”,实现与制造业更好融合,指数也传递了明确信号。
企业经营总体良好
盛丰物流是国家5A级综合物流企业,拥有1300多部自有运输车和近1600部协作运输车,省际长途线路达90条。
“公司的六大物流枢纽,平均每天发车200多部,涉及的出发、到达城市有30多个。”运营中心总经理邓江华说。
副总裁陈于凡介绍,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形势不够乐观,但盛丰物流的国内贸易运输量非但未减少,而且还略有增长。
数据显示,4月,盛丰物流的业务量同比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亿元。
盛丰物流的经营状况,与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体现的我省重点物流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基本一致。
省物流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物流业景气指数共由12项分项指数构成,其中,业务总量指数最高,达60.7%,显示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活动较旺盛。再分行业看,道路运输企业、仓储业的业务总量指数分别为63.7%和62.8%,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设备利用率指数为56.2%,从业人员指数为51.7%,新订单指数为58.8%,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1%……
“可以说,50%是一个临界点。”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丹说,“上述指数处于50%以上的水平,即
说明物流业相应的指标都处于增长的趋势。”
此外,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的发布,亦将成为协助政府部门决策、指导企业经营生产的好帮手。
刘丹认为,在政府层面,通过指数可以实时了解全省物流业的发展状态,也可动态监测当下物流业的运行质量,为相关的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压力仍然较大
不过,分项指数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仅为41.9%,低于50%,说明物流业企业投资不活跃。业内人士认为,物流企业成本压力较大,或是主要原因。
哪些因素造成了物流企业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物流业营改增以后带来税收负担增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盛丰物流证实了这一状况。陈于凡告诉记者,去年,盛丰物流集团福州公司累计缴纳增值税额1968万元。若在营改增以前,按营业税口径计算,可以少交771万元。
营改增前,物流业运输类(装卸、搬运等)的营业税税率为3%,服务类(仓储、配送、代理等)的营业税税率为5%。之后,物流业仍旧设置“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仓储、货代)两类应税服务项目,前者按11%的税率,后者按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一位业内人士说,从事“交通运输服务”的企业,由于进项抵扣项目少、获取难度大等原因,实际税负大幅增加。“譬如,现金加油就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只有提供公司账号、税务登记号、营业执照、公章等登记信息,统一办理油卡后,才能开具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占用了大量的垫付资金。”
此外,投资回报周期长,也是增加物流企业成本负担的重要原因。由福建高速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福建高速物流园,于去年10月投入试运营。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年物流吞吐量达150万吨以上。“这么庞大的一个物流场站,要见到投资回报,不会那么快。”福建高速物流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陈亚米说。
粗放经营亟待改变
根据全省物流业景气指数,当前我省物流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业务规模的增加,依然存在不少粗放型经营模式。但是,也有一部分物流企业正在改变。
改变,首先在商业模式上。
在盛丰物流,传统物流运输不再是业务量的“大头”。“集团在电子通信、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快速消费品四大重点行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式、综合性的物流解决方案。由此,通过资源整合,获取高附加值。”盛丰物流战略中心总经理杨智平说,目前,这部分业务的收益
占集团总量的70%。
高速物流园正在探索“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服务,提高园区附加值,并以园区实体为依托,自建本土O2O电商平台“周周乐”,主营运动鞋服、台湾商品和福建名优特产品,9月将正式投入运营。
同时,高速物流园内还设立了250多间信息交易档口,吸引了130多家企业入驻,形成全省信息化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物流信息交易市场。通过市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撮合了车、货的无缝衔接,减少货车空驶率,降低物流成本。
改变,还在于运输方式上。
作为全省首家长途甩挂运输企业和全国公路甩挂运输试点企业,近年来,盛丰物流立足其103部进口牵引车和472部挂车,大力开展甩挂运输。
所谓甩挂运输,指的是一部牵引车,连续拖带两部以上挂车的运输方式。牵引车将拖带挂车甩留在目的地以后,即可再拖带别的装满货物的挂车返回原地或驶向新目的地。
“通过甩挂,不但牵引车的单车里程利用率提高2.5倍,百公里单位能耗下降12%,而且单位运输成本能下降30%。”杨智平说。
只有提高附加值,企业才可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亦表示,将根据物流业景气指数,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更好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