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如天边的云霞,厦门6月里迎来了火红的凤凰花季。很快,它们成熟的种子将飘飘洒洒寻找扎根的土地。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一年来,我市加强“三维”招商,强化创新驱动,精心培育打造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创意十大千亿产业链,意在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壮大产业发展后劲。到2018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总收入均有望达到1万亿。
连日来,本报策划系列报道《关注十大千亿产业链》,它们就像一树树热烈的凤凰花,给关注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海内外企业界经济界人士打开了解厦门的“窗口”,台湾《旺报》财经专栏刊文指出创新驱动给厦门带来的产业之美,“十大千亿产业链,正在打造厦门特区经济升级版!”
【创新驱动】
力争四年后十大产业链均破千亿
让“百姓更富”,“让生态更美”,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厦门的美丽期许。
大美厦门,不仅有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民生之美,还应有产业之美作为支撑。新形势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厦门经济力求在转型升级与增长速度之间找到“平衡点”。谋划培育十大千亿产业链,是对省委省政府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的落实,也是美丽厦门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以创新驱动,厦门市力争到2018年,十大产业链全部突破千亿,营收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30家以上,超500亿元企业6家以上,进入“中国500强企业”超过6家,推动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何为创新驱动?就是通过要素的新组合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为此,我市出台市领导挂钩联系龙头项目、龙头企业的规定,重点加快启动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厦门钨业等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理念,将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作为我市突破空间资源制约、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部省市共建机制。此外,完善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机制,着手整合提升我市现有322个科技研发平台,健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快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一批平台载体,联合清华、复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共同打造新的千亿产业链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
【集群效应】
朝着“千亿规模”企业梦不懈努力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所形成的一种“对接机制”,就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或者说产业集群,它们一旦形成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所关联的企业对于集群有着无限的依赖,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正因如此,“游走”在厦门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厦门企业对于这十大产业链条极为关注。建发集团董事长吴小敏、 厦门国贸控股董事长何福龙等企业家们都说,我市培育产业集群的进展成效,让厦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感受到了以创新驱动厦门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激情和信心,同时也看到了厦门经济再次腾飞的新前景、新活力和新机遇。
“建发所有行业都是竞争性行业,我们去年的营业规模是1000亿元,未来向2000—3000亿元发展,如何达成?抓住厦门着力打造十大千亿产业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着力解决好模式转型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探索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促进建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吴小敏董事长说。
何福龙董事长则表示,按照新一轮战略,国贸也正在大力推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最近,国贸控股旗下的厦门国贸和厦门信达两家上市公司已经或正在实施再融资,以期为公司供应链管理业务转型升级和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国贸控股正朝着“千亿规模”的企业梦不懈努力。
【专家点评】
为厦门今后五到七年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创新与转型,是打造千亿产业链(群)的核心和目标。与创新转型相伴相生的,是“长痛与短痛的辩证关系”。
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祥清说,从短期看,产业要转型发展,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传统和新兴产业部门间的流动,这其中会带来一定的时间成本,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业内称之为产业转型的阵痛。可喜的是,决策部门已经对短痛和长痛的辩证关系有了科学深入的认识,咬定青山不放松,宁愿牺牲一点眼前利益,也要为厦门的长远发展积蓄能量、增强动力。
“从全局看,打造十大千亿产业链群,有助于厦门克服土地面积较小、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有限等不利因素,增强发展后劲和城市竞争力,为今后五到七年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徐祥清说,一方面,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技术革新,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美丽”为导向,在转型中促发展,在发展中谋升级,厦门产业发展的明天会更加灿烂!